葫芦岛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地方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0亿元,增长9.9%;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2亿元,增长12.7%;各项税收完成12.7亿元,增长18.9%。地方财政支出完成37.1亿元,增长20.5%;一般预算支出35.7亿元,增长21.7%。在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支出4.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农业支出1.0亿元,增长16.3%;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2.1亿元,增长12.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5.0亿元,增长35.5%。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8.6亿元,比年初增长16.1%,其中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1.7亿元,比年初增长17.2%。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0.6亿元,比年初增长10.3%,其中:短期贷款146.1亿元,比年初增长8.2%;中长期贷款91.3亿元,比年初增长16.5%。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546.0亿元,增长21.0%;现金支出1527.0亿元,增长20.0%;累计现金回笼19.0亿元。 保险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保险市场主体达到16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9家,人寿保险公司7家。全年保险费收入9.1亿元,比上年增长50.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亿元,增长26.7%;人身险保费收入6.8亿元,增长61.1%。处理赔(给)付各类保险金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财产保险赔(给)付额1.1亿元,增长12.2%;人身保险赔(给)付额1.0亿元,增长42.9%。 八、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业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达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0%。接待国内旅游者460万人次,增长15.0%,国内旅游收入实现20.7亿元,增长15.0%;接待入境旅游者2.5万人次,增长19.0%,创汇672万美元,增长20.0%。全市现有AA级旅游区4个,A级旅游区1个,56家旅行社,25家星级饭店。凭借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航天英雄故乡这两张城市名片,葫芦岛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飞天广场、海水浴场、碣石遗址、兴城古城、兴城文庙、郜家住宅、蓟辽督师府、菊花岛大龙宫寺、九门口水上长城、海滨滑雪场、沿海观光路、虹螺山等诸多旅游资源,成为我市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重点景区。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全年评定38项市级科学技术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6项;组织申报省级科技成果参评项目15项,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全年列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91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33项,市级53项;科技三项费用达1345万元;创造工业增加值926万元,利税480.5万元,农业增加值1.8亿元。积极组团参加中国软交会、东博会、海外学子创业周、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等交流活动,成果显著。我市荣获"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称号。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产值实现78.3亿元,比上年增长30.8%。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06所,在校学生42万人。全年共有1.2万人参加高考,录取比例为86.5%,达全省平均水平。普通高中招生1.6万人,增长11.2%,普通高中升学率达47.3%。中等职业学校招生0.4万人,达历史新高。全市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2.56%,比省定标准下降0.44个百分点。全市100%的普通高中、初中及城镇小学以及97.2%的农村中心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用计算机总数达1.3万台。全年资助困难学生1.7万人,投入资金632万元。民办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市已成立民办高校1所、民办高中4所、初中2所、小学2所、学前教育机构280所。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长春工业大学葫芦岛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四所高校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初具规模。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6个,艺术馆1个,图书馆7个,电影院3个。报业出版与广播电视部门发挥正确政治导向作用,加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舆论支持,树立主流媒体形象,坚持"三贴近"原则,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民心工程等方面加大新闻报导力度,在突出新闻性、强化服务性、搞好文艺节目等方面狠下功夫,广播电视收听率与收视率不断提高,报纸发行量不断扩大。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6.67%;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5.63%;葫芦岛日报、晚报发行都达到2.1万份,分别比上年增长6%和160%。城乡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建昌县民间祭祀秧歌和辽西灯会秧歌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启动农村电影"2131工程",送电影下乡2127场;开展省市文化先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活动,5个基层单位榜上有名;专业艺术和群众文化活跃,围绕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演唱会和文化广场活动,深受滨城百姓欢迎。 卫生、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卫生方面,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158所,其中:医院52所,卫生院106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2万张,其中医院床位0.6张。卫生技术人员0.9万人,其中医生0.4万人。年内完成12个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完成绥中、龙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疾病防控和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方面,年内组队参加的辽宁省少年田径、游泳等八个项目常规比赛,获8枚金牌、5枚银牌、7枚铜牌。全年向省专业队、院校输送体育人才29名。加强业余训练基础建设和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共建成15所体育项目重点学校,投放健身路径2套。以古筝太极对接表演为序曲的全民健身周的启动,体育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提高了竞技体育水平。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整体功能进一步优化。2005年实施"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民心工程11件,完成了老城区主次干道、街巷土路、上下水等改造工程,群众生活等"诸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对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拆除集中连片棚户区48.7万平方米,新建住宅楼32栋,4900户居民回迁安置;对南票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中,新建住宅22万平方米,全部具备入住条件。连山、龙港、兴城"三位一体"大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全年城区植树28.2万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493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2.6%,新增城市供暖107万平方米,增加城市供气102万立方米,市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0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0.5亿吨,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4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