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在投资增长的作用下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总产值15.0亿元,施工个数为601个,房屋竣工面积123.2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抓住国家开发西部启动内需的有利时机,利用国家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基本建设投资减少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及时启动住房消费市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1.5亿元,比上年下降11.4%;更新改造投资15.4亿元,比上年增长62.9%;房地产投资9.1亿元,比上年增长99.7%。 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绥中发电有限公司二号机组投入运行,36-1油田登陆工程竣工,锦化化工(集团)公司8万吨/年环氧丙烷和8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建成投产;杨家杖子10万吨/年电解锌、锦西石化分公司10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锦西炼油化工总厂热电厂二期工程、锦化化工(集团)公司5万吨/年粒碱工程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沈山高速公路葫芦岛段、306国道马道岭隧道、长途汽车客运站、金帝大厦人防工程和邮政生产楼等项目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一些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后,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投资结构出现一些新的积极变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得到加强。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12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7.0%,新增固定资产25亿元。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公路网络初具规模。全年共完成公路交通建设项目64项,总投资1.7亿元。全市公路里程达2685公里,其中公路晴雨通车里程达2303公里。通油路乡镇已占乡镇总数的91.2%。全市公路平均好路率上升到72.9%,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全社会公路货运量完成1562万吨,客运量完成3465万人;港口吞吐量达到83.4万吨,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葫芦岛港完成50万吨,比上年增长32.9%。全年共完成省列计划项目70余项。 邮电通讯业再上新台阶。全市邮电系统业务总量全年完成9.6亿元,比上年增长75.4%。程控交换机容量达36.3万门,比上年增加2.7万门;本地中继光缆线路长度达2074公里,年末电话机总数达46.7万部,住宅电话发展到23.7万户。全市城乡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7.4部。无线寻呼达11.2万部,移动电话达19.3万部。 互联网用户明显增加,数字数据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初步形成网络化,使办公效率得到极大提高。目前,普通百姓在家上网或到网吧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时尚。 六、国内、国外贸易业 商品市场趋于活跃。年度内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扩大需求的举措,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假日经济异军突起,不仅给消费品市场带来一片生机,也为今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更大的空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8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国有经济增长17.6%,集体经济下降19.4%,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增长7.9%。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流通领域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有、集体和个体私营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9.3%、3.0%和75.4%,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有序竞争的新格局。生产资料市场货源充足,价格平稳回升。集市贸易成交额达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对外贸易走出困境,平稳发展。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0个,实际利用外资额达2686万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120万美元;全市开工的三资企业达78家。上半年出口呈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下半年增长趋势减弱,全年出口供货总值达21.7亿元。旅游业有新发展,涉外旅游创汇1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 七、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地方税收稳定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财政支出完成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全市金融部门各项存款余额达208.4亿元,比年初增长13.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58.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各项贷款余额达1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短期贷款129.1亿元,中长期贷款7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1.6%。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不良贷款减少,贴现、拆借业务扩大,股票债券市场活跃,居民投资趋于多元化、理性化。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保费收入达2.6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下降2.8%,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14.0%。处理保险赔付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财产险赔付额增长1.5%,人身险赔付增长54.6%。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兴市结出丰硕成果。在全市范围内,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项目为龙头,全年共投入科技经费8913万元,已完成或按进度正在进行的科技计划项目67项,其中,国家4项,省级4项,市级59项,有2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当年投产项目21项,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新增产值4461万元,新增利税729万元,农业增收2.3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学校布局进一步合理,市属高等教育起步后运转良好,农村标准化初中建设取得好成绩。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605所,在校生45.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职业中专、葫芦岛师范、葫芦岛中学教学楼相继建成使用,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有7750人升入普通高、中等学校。全市希望小学经改扩建后达57所,新增6所。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6个,图书馆7个,电影院5个,一些多种形式的小电影院、录像厅、歌厅和书报亭等文化娱乐场所不断增多;一年一度的大型文化广场活动以及送文化下乡活动质量逐步提高,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编辑出版了葫芦岛市第一本市志。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全市现有广播、电视台(站)8座,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明显提高,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6.8%,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7%,分别比上年增长0.3个和0.2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公立卫生机构208个,拥有卫生事业人员1544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964人;医院床位15504张。农村初级医疗保健达标和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城乡各地诊病、治病、预防和保健条件得到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