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3 葫芦岛市统计局

1998年是我市改革和发展处于攻坚阶段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较好地解决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增强因素的影响,使得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实现了“两个确保”的目标,为全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全年市场运行平稳,主要商品供给充裕,物价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了“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了全年调控预期目标。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5亿元,增长9.7%,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9.9%;第二产业增加值70.4亿元,增长9.1%,比重为45.9%;第三产业增加值52.6亿元,增长12%,比重为34.2%。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8.3%,比上年下降1.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8.4%,比上年下降1.6%;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了2.7个和4.9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正确的宏观调控和农业的连年丰收。以及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机制作用增强,居民预期收入、消费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也在一程度上抑制了物价的上涨。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年末全市城镇在岗职工2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7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14.4万人。实施再就业工程取得较大展,26330名下岗职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为46%。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以“三分一开”为重点,中小企业产权改制面达9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国有企业包括一些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一些已改制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多种原因尚不能显性化;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压力加大。

二、农业

农业获得较好收成,粮豆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1998年,由于风调雨顺和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投入(全市财政用于支援生产专项投入7477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普遍实施良种推广、种子包衣、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十项科技兴农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全市粮豆总产量达107.97万吨,比上年增长34.9%,是历史上最大的丰收年;亩产为376公斤,比上年增长36.9%。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有升有降,棉花、花生等产量分别为2020吨和26122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3.8%和增13.0%。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稳粮、兴水、抓菜、发展林木”的总体方针,已形成了“两区四带”的大农业框架,各部门之间互补性进一步增强。水果总产量75万吨,比上年增长22.9%;蔬菜总产量105.9吨。比上年增长8.5%。农业产业化有新进展,新建、扩建的25个龙头项目,大部分已建成投产,可新增产值近亿元,新创利税2千万元;新增农产品基5.3万亩,带动5万农户。居民的“菜蓝子”更加丰富.造林绿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9万公顷。林业资源管理、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中幼龄林抚育面积873公顷。

畜牧、渔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肉蛋奶总产量25.7万吨,比上年增长16.5%;水产品总产量20万吨,比上年增长14.3%。

农田水利蓬勃发展。全年完成水库、河道防洪工程17项、水利灌溉工程755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万公顷。土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复垦耕地284.6公顷。

农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已有74个乡镇、780个村完成了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工作,分别占全市乡村总数的60%和5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步伐加快,“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强”工作进一步展开,产权制度改革、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工作取得进展。锦西炼油化工总厂、锦西化工集团等6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部分国有大企业已开始了主辅分离工作;企业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在进行;中小企业普遍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企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工业生产在改革调整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4.1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32.7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27.6亿元,增长7.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3.5亿元,增长19.6%。全年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0.6亿元,比上年增长7.4%;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产品结构有所调整,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旺的产品增长较快。

工业经济效益逐步走出低谷,呈现回升态势。1998年初,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产品出口受阻,价格暴跌,企业亏损严重,上半年工业经济效益急速下滑。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亏损1.1亿元。下半年由于国家加大了打击走私、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等政策的实施力度,工业经济运行的宏观环境改善,企业效益逐步好转。截止年底,全市实现利税总额7.8亿元,比上半年增加8.9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1%。

建筑业在投资增长的作用下稳步发展,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全年施工个数为529个。房屋竣工面积46万平方米。实现利税总额为414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4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国有经济投资37.5亿元,增长16.4%。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更新改造投资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6%;房地产投资3.7亿元,比上年增长28.4%。一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锦西炼油化工总厂14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锦化化工集团8万吨离子膜烧碱提前投产,渤海造船厂10万吨级船台、锦西化工机械厂专用透平压缩机等项目进入收尾阶段,莲花山冶金机械厂“九五”总体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此外,绥中发电厂已完成投资60亿元,绥中36--1油田基地也已开工建设。国家重点项目、大中型及限额以上项目共完成投资26.8亿元。

投资结构出现一些新的积极变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得到加强。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10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0.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18.8亿元,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1.8%,提高25.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