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3 朝阳市统计局

按投资种类划分,建设项目投资69.7亿元,比上年增长47.7%;房地产开发投资8亿元,下降28.4%;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0.3亿元,下降30.7%;农村农户投资8亿元,增长13.8%。

按投资的重点行业划分,用于农林牧渔及水利管理业的固定资产投资0.5亿元,比上年下降78.3%;用于工业、建筑业的投资54.7亿元,增长120.6%;用于交通、运输、邮电业的投资2.6亿元,下降35%。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年计划投资超5000万元的建设项目由上年的37个增加到57个。全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64.7亿元,比上年增长40.5%,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5.3%。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年末我市高速公路里程48公里。普通公路总里程5621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里程1684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30%,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县道、乡道(不含村道)里程4353公里。通油路乡镇135个,覆盖率达100%。通油路行政村(以市民政局2004年行政区划为准)596个,覆盖率达44%。一大批交通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凌凤大桥6月30日竣工通车;龙城大桥10月30日竣工通车;喀左客运站11月竣工投入使用;北大桥、南八线出口路、凌源物流中心完成年度计划;铁朝高速公路朝阳段和朝阳客运中心征地动迁工作已经开始。

全年共完成客运量3121万人,旅客周转量95116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9.6%。完成货运量3510万吨,货物周转量127848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9.8%。全年养路费完成11038万元,增长16%。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年末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86.7万门,增长11.6%;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8.7万户,增长12.8%;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7.2万户,其中新增用户11.6万户。全年发送特快专递22.3万件,增长64%。

六、国内贸易与市场物价

国内贸易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亿元,下降19.6%;集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亿元,下降32.5%;有限责任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7亿元,增长18.8%;股份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亿元,增长12%;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7亿元,增长27.4%;个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0.4亿元,增长19.9%。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2.6亿元,增长13.1%;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5亿元,增长16.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1.6亿元,增长13.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7亿元,增长19.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小幅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9%,比上年上涨0.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上升1.9%,烟酒及用品类下降1.3%,衣着类下降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5%,交通和通讯类下降4.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4.1%,居住类上升3.7%。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增长5.7%。其中:重工业品价格比上年增长6.1%;轻工业产品增长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增长8.1%。

七、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工作成绩显著。全年出口创汇额221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7.4%。对全市出口贡献较大的企业是金达钼业、浪马轮胎、新源钼业、飞马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和飞马集团车桥配件有限公司,全年出口创汇额分别达到7288万美元、5070万美元、2134万美元、2090万美元和1618万美元,五家出口企业出口额占全市总出口额的82.3%。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584万美元,增长24.8%。域外招商引资完成57.2亿元,增长44.8%。向国外输出劳务898人次,增长25.9%。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等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544人次,比上年增加433人次,增长39%。全市旅游总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4%,其中国际旅游总收入为77万美元,增长30.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继续增长,规模扩大,信贷结构逐步优化。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比年初增加37.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18.9亿元,增长14.6%,比年初增加27.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8.8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9%,比年初增加20.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22.7亿元,比年初增加6亿元;中长期贷款55.3亿元,比年初增加11.1亿元。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43.8亿元,比年初增加5.8亿元。消费贷款17.6亿元,增加0.94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12.4亿元,增加1.6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现金支出1034.7亿元,增长20%。

保险业务平稳发展。全市保险行业承保金额48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年保费收入6.4亿元,增长20.9%。其中财产险收入1.5亿元、人身险收入4.9亿元,分别增长27.1%和21.8%。赔款及给付金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0.81亿元,增长13.7%;人身险赔款及给付金额0.48亿元,下降0.2%。

九、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通过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紧密围绕“三大基地”、“三大行业”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农业科技开发,不断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全年共实施市以科技计划81项,其中省以上科技计划32项;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54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4项。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298家。全市取得国家专利138个。

卫生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358个,实有床位9千张,卫生技术人员1.0万人。医疗机构227所,全年完成诊疗病人305万人次,急诊12万人次,出院16万人次,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医德医风明显好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初具规模,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39/十万。妇幼保健工作取得较大进步,婴儿死亡率8.93‰,孕产妇死亡率20.85/十万。

文化、文物事业空前繁荣。全市有艺术表演场所6所,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家,全年共演出678场,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由市文化局组织创作,市话剧团与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联合上演的话剧《凌河影人》继获得中国文华大奖和第七届中国艺术节金奖后,一举夺得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获得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也巩固了我市在全省戏剧大市的地位和形象。有群众艺术(文化)馆8家,文化馆(站)134个。文物工作得到了加强。全市有文物保护所8个,博物馆9个,北塔博物馆新馆舍竣工并完成内部装修。朝阳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发掘项目入选了2004年—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