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3 铁岭市统计局

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全面实施“三抓三促”战略,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了“九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据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7.0亿元,比去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30.8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34.2亿元,增长5.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33元,比去年增加363元。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很脆弱,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进程较慢;地方工业运行质量不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增大。

一、农业

全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四增”目标,坚持从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和加速产业化进程入手,促进了农村各业的发展。

种植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272.9万吨,比去年增产80.8万吨,增长42.1%,创历史最好水平。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林业产值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完成造林面积1.2万公顷,其中经济林0.2万公顷,防护林0.2万公顷,用材林0.6万公顷;实现义务植树735万株,四旁植树453万株,成活率达85%以上。森林覆盖率由上年的31.4提高到32.4%。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继续加强。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畜牧业产值31.3亿元,比去年增长14.7%;肉类总产量29.7万吨,比去年增长8.4%;禽蛋等畜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牲畜存栏数量增多。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渔业产值0.5亿元,增长31.8%;水产品产量7891吨,增长32.9%。

农业科技推广和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优良种子试验田0.3万亩,示范田8.5万亩,地膜覆盖面积20.8万亩,种子包衣296万亩,科学施肥314万亩,水稻抛秧13万亩,玉米螟防治316万亩,机械播种483万亩,机械深施肥454.1万亩。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生猪饲养量在2.0万头以上的乡镇达65个,60个肉牛生产基地乡镇肉牛饲养量达100万头;蔬菜保护地面积31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全年完成农建土石方超过1.0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7.1万亩,新修水田、条田10万亩,治涝达标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万亩,造地5万亩,新开发渔池1000亩。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大中型拖拉机更新245台,旧机修复113台,农机总动力增加到57.5万千瓦。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生产在外部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努力克服资金不足、市场销售不畅、增支减利因素增加等诸多困难。通过深化改革,积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认真实施“三改一加强”战略,从而促进了全市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增长15.8%,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3.6亿元,增长5.3%。

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全年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0亿元,比去年增长12.5%。从主要产品产量看,主要能源、支农产品和轻工产品增长较快,主要原材料和纺织品有所下降。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4亿元,比去年增长7.5倍。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50.9%,比去年增加18.2个百分点。其中,资金利税率为2.3%,比去年增加2.0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为10884元,比去年增加高,是中央大中型企业拉动的结果,地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差和效益不高的问题仍很突出。

建筑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建筑业总产值为14.8亿元,比去年增长8.0%。其中,地方企业完成7.2亿元,比去年增长14.3%;国有企业完成9.3亿元,非国有企业完成5.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2.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4.7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加。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比去年增长13.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5.1亿元,比去年增长12.1%,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8亿元,比去年增长18.8%;分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亿元,比去年增长9.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比去年增长69.2%。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建设资金重点投向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亿元,比去年增长8.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5亿元,比去年增长23.2%;第三产业完成6.0亿元,比去年下降1.0%。

投资效益有一定提高。全年城镇建成投产和交付使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300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4.7%;新增固定资产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为46.0%;竣工各类房屋建筑面积62.2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为57.1%。

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火力发电量30万千瓦;输电线路长度36公里;肉加工能力17万吨;啤酒5000吨;水泥2.5万吨。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公路运输货运量为1871万吨,客运量为1606万人,分别比去年增长4.1%和3.2%。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增加。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2亿元,比去年增长34.4%;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63亿元,增长39.5%。

交通通信业发展水平提高。全年完成了102线公路改造、县乡公路网化工程,新建改建桥梁32座533.4延长米,铺设黑色路面118.6公里,形成省级样板路126公里;新增电话交换机容量4.28万门,城乡公网电话总数达13.7万户,城乡电话主线普及率达4.71部/百人,增长51.0%。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物价

全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增加值9.6亿元,比去年增长6.0%。

国内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裕,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亿元(不含商品房),比去年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34.0亿元,比去年增长12.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2.9亿元,增长11.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为7.6亿元,集体经济5.9亿元,其它经济33.4亿元,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2%、12.7%和71.1%。

城乡集市贸易活跃。年末全市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已增加到163处,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8.7亿元,比去年增长8.7%。

对外经济贸易又有新进展。全年出口供货总值实现6.1亿元,比去年增长17.4%。轻工产品、工艺品、机电产品、冶金产品等增长幅度较大,粮油食品类、纺织品类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