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三次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6亿元,比上年增长6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5亿元,比上年下降6.2%。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经济转型向纵深推进,转型振兴项目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全市计划投资超亿元的在建项目或单位35个,其中:电厂三期、退耕还林、农村公路网、新澳房地产开发、天亿房地产开发、沈阳乳业有限公司彰武分公司奶牛养殖等6个项目或单位本年完成投资额超亿元,累计完成10.0亿元。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运输生产有所提高。全年阜新地区境内铁路货运量1152.94万吨,比上年增长5.0%;客运量164.97万人次,增长4.3%。公路货运量785万吨,下降13.7%;客运量751万人次,增长75.5%。 邮电通讯事业迅猛发展,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65亿元。增长20.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872万元,增长12.0%;电信业务总量9.2亿元,增长20,6%,完成函件285.7万件,比上年下降15.1%,特快专递14.95万件,增长10.3%。全市固定电话用户54.0万户,同比增长17.4%,其中,城市36.7万户,增长17.9%,乡村17.3万户,增长16.6%。全市住宅电话用户46.9万户,比上年增长27.4%。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8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2.7万户,其中,本年新增移动电话19.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4.0万户,其中宽带用户2.5万户。 七、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7.3亿元,增长14.8%;县消费品零售额3.5亿元,增长21.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5亿元,增长1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餐饮业零售额6.3亿元,增长22.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3.6亿元,比上年下降31.6%;集体经济零售额3.4亿元,比上年增长5.5%;私营经济零售额7.7亿元.增长29.5%;个体经济零额28.5亿元,增长7.4%;其他企业零售额14.1亿元,增长57.9%。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6.0亿元,比上年下降15.1%。 市场价格略有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8.5%;烟酒及用品类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下降5,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5.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1.2%;交通和通讯类下降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3.0%。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5.5%。 八、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外经外贸有较大发展。充分发挥经济转型试点市的效应,强化外引内联,使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再创新水平。全年外贸出.口额36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0.9%;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34个,新签合同外资额118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7.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6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直接利用外资2586万美元,增长16.0%。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9.2万人,增长20,1%;国内旅游收入4.32亿元,增长20.0%。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2000人,增长21.9%。全年旅游业总收入4.38亿元,旅游外汇收人7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4%和20.1%。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国税、地税总收入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3.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用于基本建设支出1.5亿元,下降21.3%;用于支援农业生产支出0.7亿元,下降12.9%;教育事业费支出3.0亿元,增长11.5%;社会保障补助支出5.4亿元,增长23.0%;行政,管理费支出2.2亿元,增长14.2%。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2.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7.0亿元,增加8.4亿元;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34.9亿元,增加13.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3.6亿元,减少2.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3亿元。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人623.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现金支出64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累计现金净投放17.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6%。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财产险收人0.90亿元,增长23.3%;寿险收入3.19亿元,增长24.1%。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0.72亿元,其中,财产险支付0.50亿元,人寿险支付0.22亿元。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学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取得各项科研成果55项,其中,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的20项。在取得的科研成果中有55项得到推广应用,推广应用率达到100%。获奖项目达百分之百。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教育改革力度继续加大。积极实施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截止到2004年末,高中在校学生2.8万人,初中在校学生7.7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3.6万人。参加高考人数7179人,共有6585名学生被大专以上学校录取,升学率达到91.7%,比去年提高4.2个百分点。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平稳发展。截至2004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全年共演出473场,观众达49.6万人次;文化馆、艺术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全年接待读者19.4万人次,外借图书27.5万册。电影,放映单位4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8669场,观众209.2万人次。广播电台1座,开办节目6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5%。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8.0万户,电视入口覆盖率98.3%。全市对社会公开发行的刊物、报纸9种,发行量近9万份。 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居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2004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0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2个,全市共有床位6821张,比去年下降1.2%;卫生技术人员8085人,比去年增长0.9%,其中,执业医生2614人,注册护士2754人。全市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6个,床位300张,卫生技术人员630人。妇幼保健机构9个,床位286张,卫生技术人员459人。农村乡镇卫生院57个,床位771张,卫生技术人员94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