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3 阜新市统计局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阜新市统计局

2005年3月

2004年是我市实施新一轮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加快推进转型复兴大业主年,也是大力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战略的启步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趵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突破常规,奋发图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圆满地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转型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加,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农业抗灾能力弱,农民增收渠道窄,区域经济发展仍有差距,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CDP)12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30.6%;第二产业增加值49.8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47.4亿元,增长16.9%。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为23.5:39.2:37.3。人均GDP为6590元。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农业产值29.0亿元,增长23.6%;林业产值2.6亿元,增长23.3%;牧业产值25.9亿元,增长22%;渔业产值0.26亿元,增长14.3%。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生产取得了我市历史上的第二个丰收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关于"三农"问题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以及市场价格导向作用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播种面积明显上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5万公顷(413万亩),增长38.3%;油料播种面积5.3万公顷(79.4万亩),减少40.4%;蔬菜播种面积2.5万公顷(37,5万亩),增长52%。全年粮食产量158万吨,比上年增产47。8万吨,增长43。4%。其中水稻产量3.2万吨,增长64.9%;玉米产量124、7万吨,增长67.6%;高梁产量13万吨,增长22,4%;大豆产量5.6万吨,下降7.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0.2万吨,比上年下降27%;烟叶产量0.27万吨,下降12.4%;蔬菜产量88.2万吨,增长99.3%;水果产量3.1万吨,增长65.3%。

林业生产有所增长。全年林业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当年造林作业面积5.06万公顷(75.9万亩),比上年下降5.6%。有林地总面积达到22.47万公顷(337万亩),森林覆盖率21.7%。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畜牧业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带动下,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全年畜牧业产值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全年肉类总产量23.1万吨,比上年增长21.8%,其中:猪肉产量14.3万吨,增长9.6%;牛肉产量1.8万吨,增长3.8%;羊肉产量1.2万吨,增长51.1%;禽肉产量5.2万吨,增长79%。禽蛋产量7万吨,增长21.5%;羊毛产量2385吨,增长7.3%。全年猪饲养量281.3万头,比上年增加15.3万头,增长5.8%;牛饲养量23.5万头,增长6.1%;羊饲养量149.2万只,增长12.4%;禽饲养量3020.12万只,增长42.9%。

全年淡水鱼产量4015吨。全年渔业产值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农业化肥施用量20.7万吨,比上年增长10,3%;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784吨,增长27%。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8.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1.8%;完成机耕面积28.02万公顷(420,25万亩);机播面积22.8万公顷(342万亩);每公顷耕地农业机械动力3.7千瓦;农用大中小型拖拉机拥有量2.5万台,增长6.8%;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拥有量22.1万台,增长4.5%。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了加强。全年农田水利建设使用人工1436.5万工日,完成土石方3863.5万立方米,新增水上保持面积3.23万公顷(48.45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8.41万公顷(126.2万亩),增长10.1%,其中机电灌溉面积7.52万公顷(112.8万亩),增长3.5%。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全口径完成工业增加值3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工业总产值1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9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完成产值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产值63.4亿元,增长10.1%,集体工业完成产值3.4亿元,增长8.4%;股份合作工业完成产值0.5亿元,下降39.3%;股份制工业完成产值25.1亿元,增长80.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产值11.5亿元,增长45.6%;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完成产值6,5亿元,增长24.2%。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24.1亿元,增长35.5%;重工业完成产值76.8亿元,增长21.2%。

产销衔接水平略有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9%,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6.83%,比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集体企业86.89%,比上年下降16.14个百分点;股份合作企业99.23%,比上年提高6.74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89.38%,下降2.02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93.46%,增长6.78个百分点;其它经济类型企业90.92%,增长9.3个百分点。

地方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全市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2.8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实现利税6.25亿元,增长128.16%。亏损企业亏损总额0.86亿元,增长8.2%。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129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7亿元,比上年增长L1%。其中完成建筑工程产值18.8亿元,完成安装工程产值5.2亿元。全年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面积为231.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3.6万平方米,下降1.2%,全员劳动生产率77836元/人。

房地产开发业发展趋缓。商品房施工面积130.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2.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14.2%和4.6%。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5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1%。商品房销售额7.1亿元,比上年下降2.7%。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3亿元,增长18.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39.5%。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2亿元,下降1.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4.7亿元,增长90.7%;房地产开发投资8.3亿元,下降23.6%;其他投资6.0亿元,增长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