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3 阜新市统计局

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5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由上年同期的317个增加到406个,完成投资48.2亿元,增长20.7%。投资完成超千万的项目118个,比去年多43个,其中:电厂三期、退耕还林、清河门煤矸石热电厂、城南热电厂等4个项目或单位本年完成投资额超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17亿元。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95.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完成商品批发额37.8亿元,下降4.9%;完成商品零售额58.0亿元,增长13.9%。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按城乡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4.2亿元,增长14.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4亿元,增长14.0%。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8.0亿元,增长13.9%;餐饮业零售额7.5亿元,增长18.6%。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零售额5.7亿元,增长55.8%;集体经济零售额3.0亿元,下降10.3%;私营经济零售额7.4亿元,下降4.7%;个体经济零售额32.2亿元,增长13.1%,其他企业零售额17.3亿元,增长23.0%。

市场价格略有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3.0%;烟酒及用品类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下降8.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5.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2.2%;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9.5%;居住类上涨6.6%。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18%。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下降。据海关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40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出口总额3492万美元,下降11.4%;进口总额536万美元,增长51.4%。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据省外经贸部门统计,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3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3%。新签外资项目合同数35个,比去年增加2个,新签合同外资金额5171.9万美元,下降56.3%。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05.3万人,增长18.0%;国内旅游收入5.1亿元,增长18.1%。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2323人,增长16.1%。全年旅游业总收入5.17亿元,旅游外汇收入90.1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0%和18.6%,截止2005年末全市有星级宾馆16家,旅行社31家。

八、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运输生产稳步发展。全年阜新地区境内铁路货运量1142.4万吨,比上年下降0.9%;客运量193.19万人次,增长17.1%。公路货运量953万吨,增长21.4%;客运量813万人次,增长8.3%。

邮政通信业持续增长,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电信业务总量9.65亿元,增长4.9%。完成函件295.2万件,比上年增长3.3%;特快专递16.7万件,增长11.8%。全市固定电话用户60.8万户,同比增长12.6%?熏其中:城市41.7万户,增长13.6%;乡村19.1万户,增长10.4%。全市住宅电话48.5万户,增长3.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3.5万户,其中本年新增移动电话8.5万户。年末全市电话普及率54.1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已发展到3.5万户。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国税、地税总收入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8亿元,增长41.7%。其中,用于基本建设支出2.1亿元,增长42.2%;用于支援农业生产支出0.78亿元,增长11.5%;教育事业费支出3.45亿元,增长13.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2.58亿元,增长131.6%。行政管理费支出2.4亿元,增长12.1%。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0.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4.6亿元,增加17.5亿元;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57.3亿元,增加22.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1.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8.3亿元,增加5.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8.7亿元,增加13.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现金支出7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累计现金净投放1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38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财产险收入0.94亿元,增长4.4%;寿险收入3.44亿元,增长7.8%。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0.78亿元。其中,财产险支付0.49亿元,人寿险支付0.29亿元。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年共取得各项科研成果67项,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的25项,省内领先水平的42项。在取得的科研成果中有67项得到推广应用,推广应用率达到百分之百。获奖项目达88%。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截止到2005年末,高中在校学生3.2万人,初中在校学生7.5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2.8万人。参加高考人数9030人,共有8140名学生被大专以上学校录取,升学率达到90.14%,比去年下降1.56个百分点。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全年共演出444场,观众达48.5万人次,专业艺术团体打造精品成果显著,现代京剧《血胆玛瑙》代表辽宁省进京参加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取得圆满成功。文化馆、艺术馆、文化站98个,公共图书馆8个,总藏书量44.3万册,总流通量66.2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4个,全年共放映电影850场,观众达22万人次。广播电台1座,开办节目6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5.1%。电视覆盖率98.3%,阜新电视台2个频道节目各有特色,配合互补,在改进新闻报道方面成效显著,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加大。全市对社会公开发行的刊物、报纸9种,发行量达9万份。

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居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2005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0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1个,全市共有床位6753张,比去年下降1.0%;卫生技术人员7846人,比去年下降3.0%,其中,执业医生2483人,注册护士2771人。全市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个,床位300张,卫生技术人员619人。妇幼保健机构9个,床位286张,卫生技术人员473人。农村乡镇卫生院56个,床位705张,卫生技术人员890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市运动员在参加省级以上各项比赛中,共获奖牌139枚,其中,金牌50枚,银牌37枚,铜牌52枚。举办市以上竞技比赛和体育活动1.2万次,参加运动员达4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