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2 抚顺市统计局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开放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累计签约项目120项,其中超10亿元的42项,总投资1334亿元,外资12.1亿美元,分别增长4.5倍和5倍。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3386万美元,增长95.4%。全年域外引资到位额完成190.5亿元,增长16.3%。全年外贸进出口完成12.1亿美元,增长39.1%,其中出口完成8.8亿美元,增长33.4%。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9.8%。接待旅游者1245.1万人次,增长31.1%。全市拥有星级宾馆21家,旅行社53家,AA级以上景区8处,其中AAAA级景区4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6个。重点开发了工业、农业旅游项目,全年新增特色旅游乡镇2个,旅游专业村20个,农家乐180个。皇家极地海洋世界室内大型海滩冲浪馆等旅游景点继续完善。

八、财政金融和社会保险业

财税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各项税收9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消增两税48.7亿元,增长19.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57.2亿元,比年初增加90.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4.2亿元,增加74.9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1.7亿元,增加23.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2.7亿元,增加1.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9.9亿元,增加10.8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736.3亿元,比上年下降7.8%,现金支出1799.5亿元,下降6.8%。累计净投放货币63.2亿元,增长30.8%。

保险事业日益发展。全市保险机构共实现保费收入21.6亿元,比上年增长52.7%,其中财产险3.8亿元,增长10.9%;寿险17.8亿元,增长65.9%。全年支付财产险赔款金额2.3亿元,比上年下降2.6%,寿险赔付3.6亿元,增长21.3%,退保金额2.1亿元,增长58.4%。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2008年全市共完成科技成果119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7项。获省奖励7项,获市奖励47项。高新技术增加值完成92亿元,增长25%。完成专利申请量302件,其中发明专利98件。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65所,在校学生26.6万人,专任教师2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3所,在校学生3.2万人,专任教师1700人;普通中学135所,在校学生10.6万人,专任教师7500人;技工学校8所,在校学生6955人,专任教师1054人;小学286所,在校学生10万人,专任教师7900人。全市高考录取率达80.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拥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66个;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101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98.9%,电视人口覆盖率98.9%;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屯屯通”。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展开,广场文化演出2100场。 “煤精雕刻”、“满族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684个,其中医院63个,卫生院4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专科疫病防治院(所、站)7个,疾病疫情控制中心(防疫站)9个。卫生医疗实有床位1万张,其中医院900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万人,其中医生63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和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均达到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我市运动员在参加辽宁省比赛中获得奖牌110余枚,其中金牌39枚,银牌25枚。在今年召开的奥运会、残奥会上取得了2金2银的好成绩。承办了全国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群众游泳系列活动表彰大会暨第十五届全国冬泳锦标赛、全国少儿乒乓球杯赛总决赛、辽宁省第五届三块石登山比赛。全民健身活动得到加强,全市举办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达500多项次。

十、人口与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23.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39.6万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47.3万人,农业人口75.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3万人,出生率5.7%。,死亡人口1.5万人,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0.9%……

全社会从业人员101.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9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7.1万人,减少0.6万人,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在岗职工26.2万人,减少0.7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4.4万人,减少7.9万人;乡村从业人员49.8万人,增加0.6万人。全市新增实名制就业13.5万人,建设城乡就业平台,充分就业社区达到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下。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8万元,增长16.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4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5560元,增长14.6%。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带动了居民的消费。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748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3.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8.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8.4%,衣着支出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895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1.3%,交通及通讯增长10.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2.4%,居住支出下降8.3%。年末城市居民人均房屋建筑面积21.5平方米,农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23.49平方米。每百户城市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7台、冰箱80台、洗衣机79.5台、热水器50.3台、微波炉35.1台、电脑33.9台、空调8.1台、固定电话82部、移动电话121.7部;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3台、洗衣机62台、电冰箱42台、摩托车36辆、微波炉9台,电脑8台、固定电话94部、移动电话97部。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截止到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扩面人数为6.7万人,增长64.6%,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额为17.2亿元,增长31.9%。医疗保险扩面人数为10.4万人,增长38.4%,失业保险扩面人数为4万人,增长93.3%,工伤保险扩面人数达3.6万人。提高了城市低保标准,近16万名城市居民、3.4万农村居民和5500名农村五保对象分别纳入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发放保障金2.8亿元。

十二、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突破310天,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全年化学需氧量削减2068吨,排放量比上年减少4.66%,二氧化硫削减20007吨,排放量比上年减少19.28%。浑河市区段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四类标准,大伙房水库水质保持二类水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