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2 丹东市统计局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实施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放战略的双重机遇,实施“项目年”建设活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建设,使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77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208.91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188.18亿元,增长15.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4%、45%和40.6%。人均生产总值1911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

二、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41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农业总产值40.68亿元,增长4.1%;林业总产值7.15亿元,增长11.6%;牧业总产值26.71亿元,增长12.9%;渔业总产值35.66亿元,增长7.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21亿元,增长7.4%。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1万公顷,下降0.6%。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玉米播种面积9.9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水稻播种面积为5.3万公顷,增长1.1%;大豆播种面积0.7万公顷,下降9.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8%。其中,油料播种面积为0.3万公顷,下降0.8%;烤烟种植面积0.3万公顷,下降5.7%;药材种植面积为0.4万公顷,增长76.8%。蔬菜种植面积2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草莓种植面积为0.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9%。粮经比由上年的80:20调整为79:21。

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良好。全年粮食总产量92.2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玉米产量51.23万吨,下降4.2%;水稻产量37.3万吨,增长14.6%;大豆产量1.49万吨,下降6.2%。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产量0.9万吨,增长5.8%;烤烟产量0.74万吨,下降2.5%;蔬菜产量93.33万吨,下降3.2%。水果产量1.47万吨,增长11.8%;草莓产量19.18万吨,增长11.4%。柞蚕茧产量2.16万吨,增长7.4%;板栗产量5.14万吨,增长19.7%。全年肉类总产量15.94万吨,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猪肉产量7.93万吨,增长2.8%;牛羊肉产量1.51万吨,下降6.1%;禽肉产量6.36万吨,增长39.6%。牛奶产量2.33万吨,增长11.4%。禽蛋产量8.72万吨,增长14.7%。猪年末存栏49.68万头,比上年下降17.9%;羊年末存栏47.65万头,比上年增长2.5%;大牲畜存栏15.94万头,比上年下降6.5%。全年水产品产量47.83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1.77万吨,增长9.7%;海水产品产量36.06万吨,增长7.2%。贝类产量25.11万吨,增长13%。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1055公顷,零星(四旁)植树812万株。封山育林面积38.37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65.9%。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138.3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4%。农用拖拉机拥有量18842台,比上年增长10.1%,农用载重汽车2704辆,比上年增长4%。

三、工业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77.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7.1%提高到38.4%,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8.9%,集体企业增长23.7%,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19.5%,股份制企业增长2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6.1%,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长33.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8.4%,重工业增长24.4%。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08.02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工业出口交货值71.78亿元,增长26.6%,占工业销售产值的17.6%。工业产销率97.48%,比上年提高0.84个百分点。年末全市规模企业户数883户。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3.41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实现利税总额38.24亿元,增长26.2%。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9.28亿元,增长21.8%。亏损企业户数由上年的46户减少到39户,亏损企业亏损额8129万元,下降24%。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发电量72.21亿千瓦时,增长2.8%,罐头10758吨,增长0.2%,啤酒103571千升,增长8.1%,化学纤维94087吨,增长32.7%,布4199.1万米,增长14%,服装2631.5万件,增长33.4%,家具231.29万件,增长61.5%,机制纸及纸板15.74万吨,增长45.7%,电子元件2.23亿只,增长37.7%,煤气生产量5028.36万立方米,增长69.5%,化肥16.21万吨,增长110.8%,牙膏12988.25万支,增长16.4%,水泥105.57万吨,增长56.7%,成品钢材14683吨,增长5.7%,金属切削机床2097台,增长17.2%,汽车22232辆,增长4.9%。比上年下降的产品产量有:原煤250.81万吨,下降1.9%,白酒4920千升,下降27.1%,纱5706吨,下降13.9%,丝织品652.7万米,下降31.8%,半导体分立器件2.24亿只,下降17.7%,染料2548吨,下降55.3%,变压器81.16万千伏安,下降35.5%。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119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5亿元,增长8.2%。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2.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2%。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开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43个,房地产开发投资45.4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31.04亿元,增长23.5%。全年房地产开发总施工面积439.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6%。其中,新开工面积245.09万平方米,下降2.9%。全年竣工面积106.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商品房销售面积18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6.6%。商品房销售额44.35亿元,比上年增长96%。年末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53.7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42.6%。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66亿元,比上年增长45.39%。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7亿元,增长51.3%,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96亿元,增长21.1%。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一产业投资1.32亿元,增长24.2%,第二产业投资85.22亿元,增长43.7%,第三产业投资109.15亿元,增长58.2%。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73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52个。竣工投产项目429个。本年新增固定资产57.84亿元,比上年下降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