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2 本溪市统计局

十一、财政、金融、保险业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各项税收收入25.0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教育事业费支出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农业支出4.4亿元,比上年增长76.3%;科学技术支出0.6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全市国税收入4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地税收入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3.14亿元,比年初增加18.33亿元,增长4.20%。其中,企业事业单位存款余额79.77亿元,比年初减少5.25亿元,下降7.0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3.81亿元,比年初增加11.75亿元,增长4.17%;其他存款余额79.55亿元,比年初增加11.90亿元;各项外汇存款余额1.08亿美元,比年初减少1452万美元,下降11.89%。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0.02亿元,比年初增加29.88亿元,增长11.0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2.20亿元,比年初增加22.72亿元,增长17.55%;中长期贷款余额115.35亿元,比上年增加10.95亿元,增长10.49%。其他贷款1.98亿元,比年初减少0.64亿元,下降24.52%。票据融资30.46亿元,比年初减少3.14亿元,下降9.34%。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469.09亿元,比上年增加260.78亿元,增长21.58%;累计现金支出1529.31亿元,比上年增加263.06亿元,增长9.0%;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60.22亿元,比上年增加2.27亿元,增长3.92%。全市金融机构盈利6.61亿元,比上年增加2.02亿元。

全年人寿保险承保金额2559512万元。承保件数140069件。业务收入91854.6万元,比上年增长6.80%。给付金额23399万元,赔款金额2040万元。全年财产保险承保金额9792488.6万元。保费收入26340.7万元,比上年增长23.59%。赔款金额17280.1亿元,比上年增长41.52%,赔付率为65.60%。

十二、教育

全市有普通高校1所、成人高校2所、调整后的中等职业学校2所、中等技术学校5所、职业高中4所、普通中学74所(其中,城市40所、县镇8所、农村26所)。其中,完全中学11所、高级中学10所、初级中学3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2所。普通小学111所(其中,城市40所、县镇7所、农村64所)、特殊学校2所、幼儿园246所。全市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的校舍建筑面积共121.5万平方米。教职工总数1.6万人,专任教师1.3万人。全市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的毕业生数55376人,其中,小学16581人、初中16365人、高中9907人、幼儿园12497人、特殊教育学校26人;招生数49898人,其中,小学11234人、初中16579人、高中8288人、幼儿园13754人,特殊教育学校43人;在校生数183476人,其中,小学76406人、初中52993人、高中26864人、幼儿园26961人、特殊教育学校252人。

十三、科学技术

年末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0个。全年科技经费支出达0.6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全年共有47个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0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省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2项。全市共拥有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企业研究中心8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6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4.1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实现高新产品增加值45.3亿元,比上年增长46.8%,全市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十四、文化、卫生、体育

全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排演新剧(节)目12台,演出211场,实现收入186.2万元,比上年增长37.5%。成功承办了央视《激情广场走进本溪》大型综艺演出活动为宣传本溪,提升本溪旅游产业在全国的知名度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组织创作排演了大型话剧《士兵金春明》,参加了辽宁省第七届艺术节调演,并获得剧目奖和编、导、演、音响等多个奖项。积极组织全市性“慰问棚改新区晚会”、“农民文化节开幕式”、“慰问农民下乡演出”、大型综艺晚会“廉政赞歌”、“和谐之声”、“桓仁县庆130周年”各类公益性演出54场。组织大型文化下乡集中行动5次,组织送戏下乡100余场,培训文化骨干1000余人次,送科技宣传资料4000余份,受益群众上万次。深入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年全市农村电影放映完成3000余场。选送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15个节目、30余幅作品参加国家和省群星奖比赛,其中:2个节目获得辽宁省群星奖金奖,1个舞蹈、1个美术作品获得全国群星奖创作大奖。文化遗产保护效果突出,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本溪徐派京剧艺术(毕谷云)”、“寸跷秧歌”、“民间故事”3个项目被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化市场繁荣与规范并举,步入有序发展轨道,全年,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420人次,检查场所2450家次,处罚违规场所150余家,提请工商部门取缔无证经营小歌厅70家,罚款30余万元,收缴非法出版物42000余张(册)。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市博物馆新馆工程完成了主体建筑,实现投入1600万元,占预计总投入的60%。新建60个村级文化广场和化文化活动室。到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全年演出279场,观众50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10个,放映场次近千场,观众15万人次。公共图书馆7个、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及文化站60个、博物馆及文物保护机构8个,收藏文物近万件,珍贵文物五千件,国家一级文物10件。公共图书总藏书量90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25.6万人次,书刊流动31.7万册。书库3.12千平方米、阅览室5.46千平方米,阅览室座席数1000个。档案馆9个。

全市有市、县级广播电台3座,中波广播发射台1座(13千瓦),调频转播台3座(2.55千瓦),广播电台开办节目5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4%。全市有市级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4座(5.15千瓦),市、县电视台开办节目6套,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6.13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5%。

2007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13个。其中,医院36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2家;三等乙级医院2家;二级甲等医院16家;二级乙等医院3家;其他13家)、疗养院3家、卫生院45家、门诊部5家、采供血机构1家、妇幼保健院7家、专科疾病防治院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家、卫生监督所2家、其它卫生机构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家。全市编制床位993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