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鞍山市统计局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速经济隆起、构建和谐鞍山主题,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一手抓城市、一手抓农村,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与预期目标。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和谐稳定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68.1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完成749.6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完成532.7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调整为5:55.5:39.5.人均生产总值38627元,比上年增长18.4%。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8.1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农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6.1%;林业增加值0.4亿元,下降26.7%;牧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17.8%;渔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10.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8亿元,增长4.7%。 农产品生产情况良好。2007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5585公顷,比上年下降0.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8969公顷,下降0.2%。在粮食作物中,稻谷播种面积37622公顷,增长1.6%;玉米播种面积160556公顷,增长0.3%。在非粮食作物中,蔬菜面积29472公顷,下降4.8%;瓜果类面积1549公顷,增长8.2%;油料作物面积4049公顷,增长27.8%。全市粮食产量137.7万吨,比上年(历史第一个丰收年)减少3.9万吨,下降2.8%,为历史第二个丰收年。其中,玉米产量104.2万吨;稻谷产量29.8万吨;大豆产量1.6万吨。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作物产量1.3万吨;蔬菜产量169.3万吨;水果产量20.4万吨。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2007年,全年大牲畜饲养量64.2万头,比上年下降1.6%;生猪饲养量298.9万头,增长0.5%;羊饲养量90万只,增长2.2%;家禽饲养量1.4亿只,增长7.7%。全年肉类产量41.9万吨,比上年增长0.6%。其中,猪肉产量16.9万吨,下降3.1%;牛肉产量5.7万吨,下降5.3%;羊肉产量0.7万吨,增长4.2%;禽内产量18.3万吨,增长6.4%。禽蛋产量35.9万吨,比上年增长6.0%。奶产量2.3万吨,比上年增长3.4%。 设施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2007年,鞍羊路设施农业示范带基本形成,贯穿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的7个镇、45个村,沿线建成31个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发展温室大棚和标准化养殖棚舍1.3万栋,龙头企业发展到62个,年销售收入30亿元,带动农户5000户。2007年,全市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总数达到50万百。设施农业镇和设施农业村分别发展到23个和120个。与设施农业相配套,建成了海城中小镇蔬菜批发市场,建成45个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现代农民远程科技培训视频网络系统。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全市农民人均增收370元。农业科技推广取得成效。2007年,全市扎实推进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了玉米种子包衣、水稻抛苗、秸杆还田等新技术;扩大应用了海禾、丹育系列玉米新品种,超级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1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增加值316.3亿元,增长15.7%;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198.6亿元,增长31.1%。按隶属关系分,中省营工业完成增加值318.6亿元,增长17.4%;市地方工业完成增加值196.3亿元,增长28.2%。工业出口交货值188.3亿元,比上年增长6.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14.7%。支柱产业对全市工业支撑作用显著。2007年,“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7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1.4%,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90.4%。其中,钢铁工业352.9亿元,增长22.4%;矿产品加工业45.9亿元,增长21.5%;装备制造业38.9亿元,增长17.7%;轻纺工业33.1亿元,增长6.8%。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师,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1.6%。完成利润1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节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93.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07年,全市生铁产量1720.8万吨,比上年增长5.8%;粗钢1730.4万吨,增长8.1%;钢材1797.3万吨,增长8.1%;铁矿石原矿量5265.8万吨,增长9.4%;发电量54.5亿千瓦小时吨增长28.3%;焦炭634.5万吨,增长5.5%;水泥306.8万吨,增长39.2%;交压器238.2万千伏安,增长33.2%;自动化仪表系统6.7万套,增长47.2%;塑料制品5.8万套,增长20.1%。工业产销衔接保持较好水平。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1%,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按经济类型分,固有控股工业产销率99.8%,下降2.6个百分点;民营工业产销率96.2%,下降0.2个百分点。按隶属关系分,中省营工业产销率99.9%,下降2.7个百分点;市地方工业产销率96.3%,下降0.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6.38%,比上年提高11.7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控股工业完成845.6亿元,增长16.2%;民营工业完成574.2亿元,增长28.9%。按隶属关系分,中省营工业完成816.7亿元,增长16.3%;市地方工业完成603.1亿元,增长2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9.3亿元,增长16.6%。全年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4.2亿元,下降31.9%。 表1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标 利润总额 比上年增长 总计 159.3 16.6 其中:国有控股工业 123.8 9.6 民营工业 35.5 49.8 其中:大中型工业 143.9 15.4 小型工业 15.4 29.3 其中:中省营工业 122.9 9.0 市地方工业 36.4 52.1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建筑业保持稳步增长。2007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由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274.5亿元,比上年增长52.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6%。全员劳动生产率16万元/人,比上年增长24.5%。 房地产开发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0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公有制经济投资增长11.3%,非公有值经济投资增长61.9%。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9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5%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088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9%。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9%;商品房销售额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