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
城镇就业:年内实现城镇就业与再就业16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12.2万人,困难群体及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全年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6亿元,筹集再就业资金4.1亿元。为1.2万名从事个体经营业的再就业人员及1146户商贸服务型企业减免税收1.9亿元。为5.9万名“4050”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04亿元。实施普惠制培训11.2万人,其中再就业和新增长劳动力培训6.6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4.6万人。扶持创业带头人1450人,带动就业7781人。职业技能鉴定9.4万人,其中5.6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十七、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350元,比上年增长11.3%;年人均消费支出10534元,增长5.4%。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6984元,比上年净增1081元,增长18.3%,净增额创历史新高;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82元,增长14%。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8%。 房改资金:当年归集房改资金51.64亿元,其中住房公积金44.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18.5%。运用房改资金48.97亿元,其中发放个人住房政策性贷款20.36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9%和10.1%。截至年末,全市房改资金累计归集余额161.43亿元,其中住房公积金余额111.27亿元;累计运用房改资金余额70.54亿元,其中个人住房政策性贷款余额69.2亿元。 社会保险及保障:截至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4.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征缴保险费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 企业参保人数120.9万人,征缴保险费47.3亿元,分别增长4.9%和16.8%。47.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1.9万人,征缴保险费5.1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4.3%和13.3%。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4.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8.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18.7万人,征缴保险费1.8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5.1%和28.6%。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1.5万人,征缴保险费0.9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5.2%和12.5%。 社会保障实现“四提高”: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由734元提高到889元,增长21%;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240元提高到280元,增长16.7%;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整体上浮33%;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由245元提高到360元,平均增幅38.6%。出台了《大连市农民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和《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建立了企业离退休人员采暖补贴专项资金制度,为14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采暖费补贴1.5亿元。 社会救助:截至年末,城市低保对象9.4万人,保障面3%。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1.3亿元,累计救助城市困难居民114万人次。投入353万元,救助患重大疾病的城乡困难居民997人次。制订了《大连市城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办法》,7.6万名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市低保对象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农村低保对象4.8万人,保障面1.9%。全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4685万元,首次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市县两级补贴资金2250万元,帮助1700户农村困难群众改造危房。投入临时救济和灾害救助资金4488万元,救助城乡困难居民27.6万人次。87个农村乡镇全部建成救助超市,形成覆盖农村的救助救援应急网络。 社会福利事业:出台了《大连市开展“敬老行动”的实施意见》。全年新批、改建城镇养老福利机构40所,新增城市养老机构床位2594张;改建完成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5所。为3015名城镇特困老人提供货币化居家养老补贴380万元。为1.2万名老年人投保意外伤害险。福利彩票销售总额达到10亿元,比上年增长44%;筹措公益金3.5亿元,居全国各市第三位,全省各市首位。市慈善总会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2006大连慈爱月”活动,共有2300多家企业、30多万名市民参加,全年接收社会捐赠款物价值1.23亿元。实施慈善救助项目23个,设立慈善医疗机构3个,救助各类困难群众3.2万人次。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年末户籍人口数为市公安局统计口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口径。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