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2 大连市统计局

2005年,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带领全市人民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双重机遇,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发展预期目标。现将2005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本市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评价中列第六位,并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0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要求,统计公报按经济普查数据和新的核算口径计算,并作为下一年度的基数。按原口径计算完成22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2亿元,增长11.7%;第二产业增加值994.0亿元,增长15.3%,其中工业增加值853.5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970.8亿元,增长13.7%。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8.6:46.2:4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9%、48.5%和43.6%。按户籍平均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8155元,按年末汇率折算超过4700美元。

财政税收:财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如剔除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因素影响,可比增长18.7%)。其中,市本级71.42亿元,增长26.9%(可比增长18.2%);区市县级80亿元,增长31.4%(可比增长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基本建设、社会保障及抚恤社救、科技三项费和教育支出分别增长28.4%、22.7%、24.1%和21.9%。国税局组织各项税收137.25亿元,增长11%(如剔除免抵调库因素影响可比增长6.4%);地税局组织各项税收120.34亿元,增长17.1%。海关代征税收156.14亿元(大连海关数),增长7%。

价格指数:价格总水平涨势小幅回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为101.4,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分别为100.0和106.0(见表一)。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指数为104.2,比上年回落0.43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6.02,比上年回落0.65个百分点。

表一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二、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53.7%,增速创近12年来最高水平。其中,城镇投资856.8亿元,增长46.0%;农村投资253.7亿元,增长86.7%。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项目投资591.5亿元,增长59.2%;房地产开发投资265.3亿元, 增长23.3%。

投资结构: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53.5亿元,增长59.6%;第二产业投资398.3亿元,增长94.3%;第三产业投资658.7亿元, 增长36.1%。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4.6:28.4:67调整为4.8:35.9:59.3。

按所有制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298.5亿元,增长38.6%;非国有经济投资812.1亿元, 增长60.1%。国有与非国有经济投资比例由上年的30:70调整为27:73。

城市建设项目: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市完成城建重点项目109项,实现投资额200.6亿元,比上年增长42%。泰山热电厂建成并投入运营,世界博览广场竣工投入使用,庄河电厂开工建设,红沿河核电站实施“五通一平”建设。分别完成城市煤气管网、供水管网、排水管网建设改造43.2公里、50公里和30公里;分别解决居民住宅煤气配套3万户、居民用水困难8万户;新增供热面积396万平方米。友谊街立交桥工程竣工;快轨金州线、胜利桥等3座跨铁路桥工程开工建设;完成解放路等10条道路的拓宽改造;新建20处港湾式公交车站;整修街巷路804条、151万平方米。建成泉水和老虎滩2座污水处理厂。市政府投资2200万元,购置扫路车38台、密封压缩垃圾车20台等,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40.3%。

三、对外经济旅游 会展

利用外资: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全年协议合同外资金额46.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5%。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02亿美元,可比增长141.6%(原口径为30.04亿美元,增长36.4%),其中第二产业6.94亿美元,第三产业3.03亿美元,所占份额分别为69.3%和30.3%。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58家,比上年增加95家。其中,总投资额超 1000 万美元的大项目有235家,增加83家;超3000 万美元的有23家。德国大众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连新办了19家企业。新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投资性公司24家。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出口额95.1亿美元,增长27.7%;实现利润总额48.3亿元,其中盈利额超500万元的企业有219家,比上年增加19家。

对外贸易: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据海关统计,大连地区内企业(含省公司)完成进出口总额25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进口118.1亿美元,增长19.7%;出口137.8亿美元,增长27%。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235.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进口110.88亿美元,增长19.5%;出口124.35亿美元,增长22.5%。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自营出口总额的44.8%和23.7%(见表二)。

表二 自营进出口额完成情况

对外合作: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820项,合同金额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7%;完成营业额2.5亿美元,增长3.4%。外派劳务人员2.65万人次,增长7.7%。新批对外投资项目19项,中方投资3368万美元,增长1倍。

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9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8.8%;接待海外游客60万人次,增长15.4%。实现旅游总收入210.9亿元,增长2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78.1亿元,增长26.1%;旅游创汇4亿美元,增长15%。截至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155家,增加30家;旅行社362家,增加42家,其中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29家,增加1家;国家A级旅游区(点)12个,其中4A级8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1个,其中工业旅游示范点6个。

会展:全年举办展览项目123个,展览面积68万平方米,贸易成交额323亿元。有7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中外参展商近7万人次,参观人数410万人次。在 2005年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上,本市政府组织的大连周活动获中国馆“最佳创意奖”。

四、农   业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持续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现价总产值3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8%)。其中,农业产值78.8亿元,林业产值4亿元,牧业产值88.5亿元,渔业产值140.7亿元,分别增长6.9%、14.3%、23.9%和11.8%。水产、畜牧、蔬菜、水果、花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