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0-01-02 大连市统计局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海军广场等7个区域拆炉并网工程,拆除锅炉203台、烟囱165根,并网供热面积增加202万平方米;共削减烟尘272.3吨、二氧化硫254.1吨、氮氧化物212.3吨。完成南部海滨风景区改造绿化、大连浅海滩涂贝类增养殖和金州湾浮筏综合养殖生态示范工程。启动甘井子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凌水湾上游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大化棉花岛渣场振兴路南侧绿化工程。

环境信访:组建大连环境投诉应急指挥中心,受理环境信访6256件,处理率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自然生态保护:完成庄河仙人洞镇和长海獐子岛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旅顺三涧堡镇等6个《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和《大连城山头自然保护区2006-2020年总体规划》。完成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4家企业单位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命名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城市园林绿化:完成城市植树52万株,新增绿地9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黑石礁公园等10处公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1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3%。

十六、人口 就业

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全省先进水平。年末户籍总人口为565.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3.7万人,机械增长占主导因素。在年末户籍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17.4万人,比重为56.2%。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市常住总人口602 万人,人口出生率5.61‰,死亡率5.21‰,自然增长率0.4‰,出生及死亡人口数量均保持正常年份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99.5%,综合节育率86.3%,晚婚率87.5%,总和生育率0.86。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8.3岁,与上年持平;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6.1岁,提高了0.1岁。金州区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称号,瓦房店市、普兰店市获“辽宁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称号;西岗区、沙河口区获“2001-2005年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市、区)”称号。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工作稳步推进,6054名农民享受到扶助待遇。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举办大连市首届“人口与发展论坛”。

从业人员: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年末从业人员87.8万人,其中在岗职工80.7万人,离岗职工5.5万人。乡村年末实有从业人员134.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0.8万人。

企业注册登记:据市工商局统计,全市年内新注册登记各类企业12179户,比上年下降6.8%;注册资本(金)329.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738户,注册投资总额27.96亿美元,注册资本18.12亿美元,外方认缴出资额15.21亿美元;私营企业10169户,从业人员15.2万人(其中投资者21931人),注册资本(金)103.2亿元。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1万户,从业人员6.4万人,资金额64.3亿元。

城镇再就业:年内实现城镇就业与再就业16.1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0.3万人,困难群体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全年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8亿元,筹集再就业资金2.69亿元。近2万名大龄失业人员得到就业、培训及生活援助;2361户无就业家庭实现每家至少有一人就业。培训各类人员13.6万人,培训就业率达到74%。职业技能鉴定9.1万人,其中7.2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安置基地2550个,吸纳就业6.5万人,占全市新增就业总量的40%。

十七、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4元,比上年增长15.6%;年人均消费支出9996元,增长15.3%。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903元,增长15.6%;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56元,增长9.1%。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4.4%。

房改资金:房改资金归集、运用工作良性发展。当年归集房改资金46.80亿元,其中住房公积金37.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34%和35.46%。运用房改资金50.44亿元,增长21.99%,其中发放个人住房政策性贷款18111户、22.65亿元,分别占全市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含商业性贷款)总量的28.4%和17.6%。截至年末,全市房改资金累计归集余额138.40亿元,其中住房公积金余额89.58亿元;累计运用房改资金余额63.11亿元,其中个人住房政策性贷款余额61.71亿元。

社会保险: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8.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7%;征缴保险费4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7 %。其中, 企业参保人数115.2万人,征缴保险费40.5亿元,分别增长7.6%和8.3%。51.3万名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养老金,99.5%的企业退休人员实现了社会化管理。失业保险参保88.1万人,征缴保险费4.48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8%和12.8%。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8.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8.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3.1万人,征缴保险费1.42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5.1%和17.4%,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参保1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7万人,征缴保险费0.77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0.8%和14.9% 。

最低生活保障:截至年末,城市低保对象9.7万人,保障面3.46%。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完善城乡困难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将重病救助范围由3种扩大到8种。出台《大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农村低保年平均标准由上年920元提高到1650元,居全省各市首位。农村低保人数4.5万人,增长82.2%;保障面1.8%,提高0.9个百分点;发放保障资金4500万元,增长2.4倍。首次将全市农村五保对象纳入农村低保管理。全年投入临时救济、灾害救助、包户扶持、对口支援、医疗救助资金8626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全年审批新建养老机构47所,增加养老床位3219张。启动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西岗区、沙河口区被确定为国家级试点单位,中山区、甘井子区和市社会福利院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单位。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建成农村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基地儿童活动中心。募集慈善资金9630万元,注册义工7812人,救助困难群众8246人次。

社区建设:全市512个居委会顺利完成第六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市政府投入3000万元,各区市县及街道筹集资金1.5亿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注:

1.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核算数。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年末户籍人口数为市公安局统计口径。

3.依据辽乡企字[2002]20号文件精神,我省民营经济统计范围暂界定为:集体、股份合作制企业、非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非外商和港澳台商绝对控股的合资、合作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个体工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