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大连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注重改善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5%,增幅达到1994年以来的最高值。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6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1536.5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1346.9亿元,增长15.5%。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7.9:49.1:43.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56.2%和39.0%。按常住平均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1624元,按年末汇率折算7067美元。 财政税收: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国税、地税及海关代征税均突破200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8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增幅为1985年我市实行计划单列以来最高水平。其中,市本级121.2亿元,增长34.8%;区市县级146.8亿元,增长38.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44.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重点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其中教育、支农、社会保障及抚恤社救和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30.7%、25.2%、29%和47.5%。国税局组织各项税收202.5亿元,增长25%;地税局组织各项税收207.9亿元,增长40.2%。海关代征税收204.3亿元,增长20.9%。 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主要受食品类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4%,涨幅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分别上涨4.5%和2.7%(见表一)。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上升。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3.27%,涨幅提高0.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与动力购进价格涨幅趋缓。全年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5.36%,涨幅回落2.96个百分点。 表一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指 标 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4.0 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 104.5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02.7 其中:食品 110.2 烟酒及用品 100.0 衣着 97.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2.9 交通和通信 98.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7.6 居住 104.7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战胜了“3·4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粮菜果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4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4%)。其中,农业产值113.1亿元,林业产值4.1亿元,牧业产值137亿元,渔业产值169.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14.2%、26.7%、14.1%和5.4%。水产、畜牧、蔬菜、水果和花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1.8%。 农牧渔产品产量:完成粮食总产量162.5万吨,亩产382.8公斤,均创历史新高,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5.4%;水果总产量121.7万吨,蔬菜总产量260.5万吨,分别增长14.0%和2.3%;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70.5万吨、26.7万吨和13万吨,分别增长7.9%、14.0%和8.1%。完成地方水产品总产量220.1万吨,比上年增长1.9%。优质高效海珍品生产快速发展。其中,海参、杂色蛤和虾夷扇贝产量分别为2.5万吨、30.1万吨和19.6万吨,分别增长25.1%、23%和21.4%。普兰店市和庄河市被列入国家畜牧业生产奖励大县。 林业: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0.2万亩,农村植树1.0亿株,造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0%以上。其中,荒山造林20万亩,海防林基干林带5万亩,道路绿化1214公里,河流绿化443公里。新建生态文明村104个。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2.99%。义务植树尽责率为92.64%。 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75项,推广新技术73项。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十大农业增产增效技术,帮助农民增收15亿元。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4033个,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39处。新增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3家,投资总额2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3%和15.2%。新增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4家;新增7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总数达到50个。新发展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45个,总数达到250个;新增绿色食品46个,总数达到220个;新增有机农产品7个,总数达到50个;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12个,总数达到682个。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07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水平达到53%。 水利建设:全市投入资金11亿元,完成土石方5826万立方米,新建各类小型水源工程1161项,新增灌溉面积8.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9万亩;新修、加固河道堤防221.8公里,治理和疏浚河道200公里;完成河堤绿化270公里;除险加固水库26座。本市再夺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成为全省唯一连续20届获此殊荣的先进市。 三、工 业 工业生产:工业经济持续快速运行。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3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11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7.1%。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884.1亿元,增长25.8%;轻工业272.9亿元,增长31.5%。实现销售产值4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1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见表二)。 表二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算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啤酒 千升 503733 14 软饮料 万吨 25.63 40.1 服装 万件 12785.8 21 橡胶轮胎外胎 万条 541.7 15.9 冷柜 万台 16.8 18 水泥 万吨 8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