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2 大连市统计局

2008年,大连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攻坚克难,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综合经济实力继续提升。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993.9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1575.2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7.5:51.7:4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58.3%和38.1%。按常住平均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631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9099美元。

财政税收:财税收入持续增加。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市本级151.9亿元,增长25.3%(可比口径增长25.8%);县区级187.2亿元,增长27.5%(可比口径增长27.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重点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其中教育、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35.2%、24.1%、20.6%和36.6%。国税局组织各项税收245.2亿元,增长21.1%;地税局组织各项税收255.4亿元,增长22.8%。海关代征税收290.1亿元,增长42%。

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4.4%,涨幅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水平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分别上涨5.7%和1.6%(见表一)。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8.08%,涨幅提高4.8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17.69%,涨幅提高12.33个百分点。

表 一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大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5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1%)。其中,农业产值133.3亿元,林业产值4.6亿元,牧业产值154.5亿元,渔业产值183.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4.9亿元,分别增长14.1%、13.2%、24.5%、16.3%和5.8%。水产、畜牧、蔬菜、水果和花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1.7%。

农牧渔产品产量:完成粮食总产量161.4万吨,为历史第二高产年,比上年下降0.7%;水果总产量132万吨,蔬菜总产量264.4万吨,均创历史新高,分别增长8.5%和1.5%;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52.7万吨、24.2万吨和15.1万吨,分别增长21.1%、20.3%和16.4%;地方水产品总产量223.2万吨,增长1.4%。其中,海参、杂色蛤和虾夷扇贝产量分别为3.1万吨、34.1万吨和20万吨,分别增长25.3%、14.2%和1.8%。

林业: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0万亩,植树1亿株。其中,海防林基干林带5万亩,荒山造林5万亩,水源涵养林5.3万亩,防沙治沙3万亩。建设生态文明村138个,道路绿化892公里,河流绿化425公里,启动矿山植被恢复5个。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2.99%。义务植树尽责率为80%。

农业建设:发放农民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1亿元,比上年增长45.3%。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53项,推广新技术73项。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3家,总数达到595家。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总数达到65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6家,总数达到828家。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6家,总数达到56家。新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100个。新增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5个,总数达到295个;新增绿色食品57个,总数达到224个;新增有机农产品18个,总数达到58个。全市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水平达到5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金州区石河水果加工基地等4家单位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称号。

水利建设:新建农村安全自来水工程51项,解决了8.2万人饮水安全。新建各类小型水源工程1064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21万亩;完成灌区干支渠节水改造78公里。除险加固水库29座,完成23项应急度汛工程,新建、加固河道堤防230.7公里。

三、工 业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稳定较快增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77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1398.4亿元,增长23.8%。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1047.4亿元,增长24.8%;轻工业351亿元,增长20.8%。“四个基地”实现工业增加值930.3亿元,增长25.6%。其中,石化工业308.2亿元,增长25.1%;现代装备制造业396.5亿元,增长24.9%;船舶制造业133.5亿元,增长39.2%;电子信息产品工业92.1亿元,增长13.8%。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05%。实现销售产值4932亿元,增长22.7%。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工业产品产量有所下降(见表二)。

表 二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大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点项目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形成集聚效应,“两区一带”建设成效显著。重工?起重风电机组扩能改造项目实施,船用曲轴批量生产,中国一重核岛项目建设加快;德国大众30万台自动变速箱项目开工建设,美国博格华纳变速箱模块项目签约;大连湾临海区和大窑湾临港区初步形成了世界级的重装备、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STX第一条船下水,中远造船、船柴扩建项目快速推进,船舶重工长兴岛造船基地开工建设,渤海岸线造船产业带已经形成。市政府与北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大连旅顺机车基地;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台9600kw大功率电力机车正式下线。大石化2000万吨炼油扩能项目竣工投产,逸盛?大化PTA和福佳?大化PX项目开车调试,大孤山半岛石化产业链条形成。花园口经济区引进新材料为主的产业项目12个,被列为国家级新型材料基地。

工业经济效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利税总额71.7亿元,下降64.1%;利润总额-23.9亿元,减盈增亏135.6亿元。剔除“两油”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8.8%和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