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2 鞍山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建设现代工业强市、优秀旅游名市和先进文化城市的总体目标,以及“谋划大事、自我加压、破解难题、深度推进”的创新工作要求,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全面建设开放型地区经济。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1.5亿元,比上年增长7.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0582元,比上年增长10.4%。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税收收入突破60亿元。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3.5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5.1%,比上年增长17.3%。全市财政支出47.7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市本级财政支出25.4亿元。全年完成税收收入63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实现国税收入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实现地税收入23.2亿元,比上年增长3%。

“创城”活动硕果累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畅通工程”国家A类一等模范城市等一项项殊荣推动着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农业

农业生产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200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实现农业产值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牧业产值36.1亿元,比上年增长9.2%。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2002年,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4.5%,其中稻谷比上年减少3%,玉米比上年减少2.5%;经济作物比上年增加24.3%,其中油料作物比上年增加24.1%,蔬菜比上年增加18.9%。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减少,遭受春旱秋吊以及风雹灾害等情况影响下仍取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106.6万吨,超额完成全年计划6.6%。畜牧业生产在调整中求发展。全市大牲畜饲养量63.3万头,比上年增长3.9%,其中牛饲养量55.2万头,比上年增长4.9%;生猪饲养量273.4万头,比上年增长0.7%;羊饲养量41万只,比上年增长15.7%;家禽饲养量10577万只,比上年增长5.9%。全市肉类总产量31万吨,比上年增长2.6%;禽蛋产量26.1万吨,比上年增长9.9%;奶类产量1万吨,比上年增长20.8%。全市集约化养殖场已达1.5万家,养殖量占全市饲养业的7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0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国有工业增速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实现产值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中省营工业增长快于地方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产值258.3亿元,比上年增长7.1%;中省营工业实现产值1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比地方工业快8.3个百分点。鞍钢生产经营实现了新的突破。2002年,鞍钢实现了铁和钢的产量双双超过1000万吨的骄人成绩,完成生铁产量1019万吨、钢产量1008万吨,全年实现产值1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实现利税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实现利润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实现税金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亏损企业数比上年下降10.4%,亏损额比上年下降20%。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08.58%,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2002年,全市共完成市直企业转制176户;有17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为具备较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股份制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国企退出的力度加大。列入省改制考核范围的国有及国有控股94户企业,已完成改制68户,其中退出国有50户,占改制企业的74%。依法破产力度加大。省考核的国有企业已有23户企业依法进入破产程序,超省目标3.8倍,列全省前列。

建筑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24%。各类房屋施工面积412.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7.7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10.2万元/人,税金总额2亿元。

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四通八达,运输能力明显提高。2002年,预计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6800万人,客运周转量28.6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0.7%;完成货运量1.3亿吨,货运周转量42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0.9%。其中,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625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8.4亿人公里,货运量1.2亿吨,货运周转量41.6亿吨公里;铁路运输完成客运量547万人,货运量1332万吨;民航运输完成客运量0.8万人,客运周转量156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稳步增长。2002年,预计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亿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5%。在邮政业务中,全年完成函件1225.7万件,比上年增长36.6%;特快专递29.9万件,比上年增长7.6%;邮政储蓄平均余额22.8亿元,比上年增长20%。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9.7万门,比上年增长4.9%;城乡电话用户88.6万户,比上年增加11.6万户,其中,住宅电话75.3万户,比上年增加9.9万户,电话(不含移动电话)普及率82.1%。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络继续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72万户,比上年增长10.7%;国际互联网用户达24.3万户,比上年增长43.8%;数据通信总用户达184.9万户,比上年增长16.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2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完成更新改造投资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2.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完成其他投资7.2亿元,比上年下降22.7%。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市地方完成投资105.4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中省营完成投资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