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2 鞍山市统计局

十二、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全年共演出1000余场,观众99.8万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个,文化站115个;公共图书馆9个,全年共接待读者77.5万人次;报纸总印数2075万份;各类杂志总印数12.5万册;全年共组织17项大型群众文化活动、498场大型文化广场演出,观众达182万人次。14部作品荣获国家级和省级金银奖。第三届千山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的演出和录播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城乡电影发行收入106万元,图书销售额4051.6万元。广播电台开办节目3套,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开办节目3套,有线电视用户33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180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1个,个体、私人诊所1558个;总床位1819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疗床位16352张;卫生技术人员17531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7049人,护师、护士12025人。年末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801人;妇幼保健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252人。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为99.6%。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为93.4%,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合格率为97%。

体育事业取得骄人成绩。2002年,成功举办了省九运会,鞍山市政府、市体育局分别被省政府、省体育局授予九运会特别贡献奖、特殊贡献奖。在省九届全运会上,鞍山运动员夺得了95块金牌,222枚奖牌,团体总分2438分,列全省第三。在省九运会的推动下,群众体育活动十分踊跃,学生体育合格率为97.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80多次。体育设施更加完善,有体育场馆24个,体育小区15个,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全民健身形象工程二一九公园体育小区;建成了网球场、气枪馆、射箭场,完成了体育场改造工作。全年向省以上运动队输送后备人才16名,在国家队训练的鞍山籍运动员增加到11人。鞍山籍运动员今年共获得4项世界冠军、2项亚运会冠军。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体育彩票全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大关,为体育事业筹集公益金1000万元。

十三、社会保障、就业与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成效。2002年,为城市困难居民定期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323.1万元,受保障人数7.4万人,保障面达4.3%。全市地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单位5273个,参保在职职工人数44.7万人,征收养老保险费7亿元;全市参加医疗保险单位1956个,参保人数67.9万人。

劳动就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7930人,比上年减少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96%,比上年下降1.63个百分点。全市安置就业104080人,其中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48142人。下岗职工向失业保险并轨58333人(不含自费并轨)。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51元,比上年增长5.7%。人均实际支出7466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消费性支出5825.8元,比上年增长6.9%。在消费性支出中,娱乐文教及服务支出比上年增长7.7%,家庭用品及服务支出比上年增长16.7%,交通与通讯支出比上年增长7.9%。全市职工人均工资7588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0847元,比上年增长17.3%;离岗职工人均生活费比上年增长29.9%。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782.3元,比上年增长4.9%。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7.6%下降到37.3%。

十四、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出生2.37万人,出生率6.9‰;死亡2.09万人,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0.83‰。年末总户数107.9万户,总人口344.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4.07万人,占总人口的50.5%;乡村人口170.62万人,占49.5%。男性人口175.6万人,占总人口的5094%;女性人口169.09万人,占49.06%。在总人口中,0—14岁50.5万人,占14.66%;15—64岁260.2万人,占75.49%;65岁及以上人口33.9万人,占9.85%。全年计划生育率9919%,综合节育率90.3%。

注: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