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建国路交通走廊工程当年完成投资1.5亿元;中橡(鞍山)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1.5万吨碳黑生产线建设工程当年完成投资4092万元;鞍山科技大学的实验室、教学楼、图书馆建设工程当年完成投资1.3亿元;鞍羊路改造工程当年完成投资1亿元;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的炼铁新1#高炉建设工程当年完成投资6.3亿元。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明显增加。鞍钢“十五”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号冷轧生产线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大型厂二期改造工程钢轨万能轧制生产线竣工投产。 商品房开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实现商品房建设投资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2%;商品房施工面积36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6%,商品房竣工面积15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倍;商品房销售额15.4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销售给个人15.1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商品房销售面积8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9%,其中销售给个人8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2%。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在竞争中快速发展。200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实现居民消费品零售额1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实现社会集团零售额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分经济类型看,在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同时,私营和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在流通领域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全市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8亿元,比上年增长6.4%;集体经济实现7.6亿元,比上年增长5.7%。私营和个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所占比重达74.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餐饮业增速加快,批发零售贸易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保持同步增长。全市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批发零售贸易业比上年增长10.5%,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1.1%,其它行业比上年增长10.3%。全市实现集市贸易成交额257.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城市实现集市贸易成交额33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农村实现集市贸易成交额224.3亿元,比上年增长5.9%。 市场物价有所回落。200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2%,比上年下降0.8%。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主要商品价格变动情况看,三类商品价格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比上年增长3.5%,烟酒及用品类比上年增长0.1%,衣着类比上年增长3.7%。其余五类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比上年下降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比上年下降4.7%,交通和通讯类比上年下降2%,居住类比上年下降0.8%,食品类比上年下降2.9%。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业 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新签合同直接利用外资4.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3%;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2%。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户鞍山。 出口形势明显好转。全年完成出口商品供货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中省营完成出口商品供货10.4亿元,比上年增长49.4%,其中鞍钢比上年增长45.8%;市地方完成出口供货56.3亿元,比上年增长8%。土畜产品类、化工产品类和机械设备汽车农机类成为我市出口的热门产品,出口供货总值增幅均在50%以上。全市外贸出口总额3.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工业出口交货值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 旅游业蓬勃发展。2002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5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国内旅游收入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接待海外旅游者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实现旅游总收入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8%;旅游创汇31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1%。 八、金融与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3.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9.8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00.1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44亿元;储蓄存款余额403.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1.3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24.3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9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79.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2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1.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34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47.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61亿元。全市累计现金收入168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2%;现金支出166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2%。累计回笼货币20.7亿元。股民保证金余额12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2002年,全市寿险保费收入7.3亿元,比上年增长89.3%,赔付1.8亿元,比上年增长54%;财险保费收入3.3亿元,比上年增长8.8%,赔付1.9亿元,比上年增长53.2%。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2002年,新扩建城市道路面积8.4万平方米;新扩建道路长度4280米;新增人行道面积7.2万平方米;新建排水管渠11.4千米;大修柏油路58万平方米。全年种植乔木18.5万株,灌木188.2万株,栽草坪5万平方米,栽植绿篱235万株,栽植藤本植物1000万株,新装路灯6757盏。改造小区43个,小区修柏油路17.5万平方米,新铺道板27.2万平方米。全年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14.2亿元,建国路交通走廊、二一九公园广场改造等一批重点城市建设项目相继竣工。 环境保护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02年,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有一半以上天数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0.3%;太子河鞍山小姐庙段化学需氧量达到国家五类水质标准;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基本达标;预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上年减少3.5%,其中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78万吨,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6.6万吨,烟尘4.38吨,工业粉尘8.5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8.1%、3%、0.8%和2.1%。 十、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供水总量1.15亿吨,日均供水31.5万吨。煤气,天然气总用量8781万立方米;液化气10783吨,比上年增长6.4%;用气人口127.54万人,比上年增长2%;气化率为87.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市公交营运总里程达5929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3.3%;客运总量2.2亿人次。城区有各种公交汽电车1145辆,出租汽车5405辆。 十一、教育与科技 教育事业得到长足进步。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本专科招生5632人,比上年增加471人;在校生19311人,比上年增加2531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337人,比上年增加140人,在校生5773人。普通高中27所,招生14100人,比上年增加1806人;在校生38065人,比上年增加3956人。初中招生47087人,比上年减少553人,在校生161589人,比上年增加1261人。小学在校生241795人,比上年减少799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为3%和0.1%。幼儿园在园儿童67117人,入园儿童40030人。社会力量办学有民办中学32所,民办幼儿园252所,其他非学历机构350所。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完成科技成果66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项,国际先进的12项,国内领先的22项,国内先进的31项。在完成的科技成果中应用于农、林、牧、渔业1项,采掘业1项,制造业2项,社会服务业1项,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49项。在取得的科技成果中,已得到推广和应用25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46项,成交金额1.52亿元,比上年增长0.66%。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690件。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2.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