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2 沈阳市统计局

市区铺装道路总长度2533公里,总面积4323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2932 公里,路灯 15.3万盏,永久性桥梁233座。

公用事业

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达到1710公里,比上年增加22公里。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536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5587标台,比上年增长3%,其中小公汽409标台。市内公交运营线路142条,比上年增加6条;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达到9.0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年末全市出租汽车19318辆。

全年新增供水管网7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2965公里,供水量 5.24亿立方米,综合日供水量155.1万吨。新、改、扩建热源20处,供热面积达到15800万平方米。煤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295公里,人工煤气、天然气及液化气家庭用户达到153.8万户。

环境保护

全面展开生态城市建设,沈北新区、于洪区、辽中县、法库县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的验收,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市级环境优美村28个、生态环保模范小区(单位)19个、市级绿色社区22个,创建安静小区19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实施了污染源烟尘治理、拆除分散供暖锅炉房、扬尘污染控制等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工程,全市范围内拆除烟囱210根,锅炉297台,完成6万户棚户区的改造,搬迁企业45家,全市“三堆”覆盖率达到96%,建成区内裸露地面覆盖率达到92%。实施细河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建成运行20万吨/日仙女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15万吨/日西部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3%;对细河24公里城市段进行了清淤工作,清除了30万立方米污染严重的底泥。开展重污染行业整顿行动,对64家造纸企业实施停产治理。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实施了48条街路机动车禁鸣工作。围绕噪声污染热点扰民问题,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立法。

城市绿化

主要实施了和平大街、方型广场等5块街头公共绿地,黄河北大街、东陵路、迎宾路三条出口路重点部位绿化工程,浑河南岸植树,以及市区内主要街路植树工作,新增绿地1.3平方公里。植树 60万株。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339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1%,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0.14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项目74项,举办重大科技活动26项。科技型企业达到5100家。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其中1人为双院士。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7个。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3185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110项(国际领先15项,国际先进95项);达到国内水平3075项(国内领先141项,国内先进2172项,国内一般762项)。高新技术产值1500亿元,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40.2亿元。专利申请433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77件;专利授权251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2件。

教育

普通高等院校 30所,其中,高等专科职业技术院校10所。招收本、专科学生8.8万人,在校生30.1万人,本、专科毕业生6.7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10007人,在校研究生25880人,毕业研究生 5575人。

普通中等学校472所。其中,普通中学348所,在校生36.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5所,在校生5.8万人;职业中学85所,在校生5.5万人。技工学校32所,在校生1.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3.5%。

小学校849所,在校生37.8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5%。

文化

成功举办第六届沈阳艺术节,推出10台精品剧目。全市各专业艺术院团共演出1000场,演出收入突破1200万元。全市100多家民营演出团体共演出15000场。全年共组织8大系列文化活动20000余场,受益群众达千万人次。文物保护及展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接待观众166万人次,门票收入4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新发现青铜时代遗址等一批历史遗迹。锡伯族家庙、高台山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金融博物馆建成开馆。全年引进境外文化活动22起,组织出国演出团组18起。

年末拥有市级群众艺术馆2个,博物馆5个,公共图书馆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

卫生

全市有卫生机构659个(不含诊所、卫生室、医务室及村级卫生组织)。其中,医院211个,卫生院1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防疫站)19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4个,卫生监督所14个。年末实有病床3522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4721人,其中,执业医师16770人,执业助理医师1624人,注册护士16871人。

体育

参赛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创造了省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城市包揽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个第一的新纪录,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先后举办中日韩三国围棋元老赛、沈阳龙舟大奖赛、“浑河晚渡杯”沈阳万人生态慢跑、奥林匹克健身路命名仪式暨“三星电子杯”迎奥运万人长跑、“哈啤杯”万人横渡浑河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到2006年底,全市体育人口达355万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沈阳足球赛区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奥体中心体育场建设进展顺利。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8.9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5万人。216.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46.9万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为72.9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了养老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8.08万户、15.87万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18亿元。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260元/月。4.47万户、8.58万农村特困群众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730万元。农村低保标准三县一市为每人800元/年,其他区为每人1000元/年。9.13万城市特困居民享受政府医疗救助,累计救助金额2432万元。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74个,床位13455张,收养各类人员9436人。全年通过发售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8810万元,接受社会捐款1172.7万元。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0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99.9万人,县(市)人口203.7万人;农业人口248.6万人,非农业人口454.6万人。人口出生率6.93‰,比上年下降0.1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81‰,下降0.3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12‰,上升0.23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到99%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