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2 辽宁省统计局

2006年是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励精图治,扎实工作,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辽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9257.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6.44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4720.76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3559.85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0.5%、51.0%和38.5%。人均生产总值2180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

2、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有所变化。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76.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其中,农业增加值426.85亿元,增长3.4%;林业增加值30.99亿元,增长10.8%;牧业增加值269.61亿元,增长7.9%;渔业增加值217.86亿元,增长10.8%。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49.7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2%;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10.44千公顷,下降1.8%。

农业生产情况良好。全年粮食产量1725万吨,为历史第三个丰收年,比上年(历史第二个丰收年)下降1.2%。其中,水稻产量460.5万吨,增长11.1%;玉米产量1300.4万吨,下降3.0%;大豆产量36.9万吨,下降15.2%。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产量38.1万吨,比上年增长3.5%;甜菜产量5.3万吨,下降14.5%。蔬菜产量2129.8万吨,比上年增长9.0%。水果产量343.7万吨,比上年增长4.4%。全年肉类总产量372.10万吨,比上年增长7.5%。其中,猪肉产量199.66万吨,增长8.1%;牛肉产量47.36万吨,增长12.1%;羊肉产量12.35万吨,增长4.0%;禽肉产量106.72万吨,增长4.5%。牛奶产量100.86万吨,比上年增长34.7%。禽蛋产量250.26万吨,比上年增长11.7%。全年水产品产量438.7万吨,比上年增长3.2%。其中,淡水产品产量69.0万吨,增长12.7%;海水产品产量369.7万吨,增长1.4%。

植树造林取得新进展。全年造林作业面积240.66千公顷,其中,经济林17.26千公顷,防护林188.13千公顷,用材林34.13千公顷,薪炭林1.14千公顷。退耕还林合格面积53.33千公顷,比上年下降46.8%。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进步。全年良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98.0%;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40.0千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1.2%。化肥施用量(折纯)121.1万吨,比上年增长1.0%。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7个。蔬菜保护地面积231.5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6.9%。

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包括渔船)1863.3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3.5%。全省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77.97%、51.58%、11.36%。全年农村(包括县城)售电量219.0亿千瓦小时。

农田基本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年末农田节水灌溉面积394千公顷,比上年末增长2.4%。

3、工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167.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3850.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817.50亿元,增长12.2%;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31.11亿元,增长23.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998.43亿元,增长1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809.90亿元,增长18.3%。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697.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1%;重工业增加值3152.34亿元,增长19.6%。工业出口交货值195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14.0%。

原材料工业稳定增长。全年原材料工业增加值1851.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8.1%,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冶金工业增加值801.55亿元,增长17.3%;石化工业增加值880.46亿元,增长13.1%;建材工业增加值169.63亿元,增长28.1%。其主要产品中,生铁产量比上年增长20.1%,钢材产量增长21.6%,原油加工量增长4.5%,橡胶轮胎外胎产量增长3.6%,水泥产量增长25.2%。

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983.9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6%,比上年增长24.8%。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265.76亿元,增长34.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100.66亿元,增长29.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260.20亿元,增长30.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142.82亿元,增长9.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98.02亿元,增长11.0%;金属制品业增加值96.50亿元,增长32.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加值19.95亿元,增长10.9%。其主要产品中,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数控机床产量增长43.2%,内燃机产量增长37.1%,制冷空调设备产量增长61.0%,金属轧制设备产量增长1.0倍,金属冶炼设备产量增长26.8%,水泥专用设备产量增长21.9%,汽车产量增长93.0%。

农产品加工业增长迅速。全年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52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208.69亿元,增长28.9%;饮料制造业增加值40.30亿元,增长20.3%。其主要产品中,白酒产量比上年增长36.4%,啤酒产量增长12.6%,液体乳产量增长40.4%。

能源产品生产量增加。全年原煤产量6907.61万吨,比上年增长15.0%;发电量1013.40亿千瓦小时,增长12.1%。

工业产销衔接略低于上年水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10%,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销率97.4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重工业产销率98.23%,下降0.6个百分点。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销率99.2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集体企业产销率为96.82%,下降1.0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销率97.65%,下降1.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4.43%,比上年提高19.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56.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实现利税995.18亿元,增长24.0%;实现利润434.33亿元,增长21.9%;亏损企业亏损额249.98亿元,增长15.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8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实现利税529.56亿元,增长17.3%;实现利润173.47亿元,增长8.4%;亏损企业亏损额191.91亿元,增长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