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经过各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但仍然存在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农民收入下降,国有企业扭亏增盈的任务还很繁重,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较多,就业压力较大等问题。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0亿元,下降0.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9%,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307.3亿元,增长9.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851.0亿元,增长10.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23232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965.0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农业产值459.1亿元,下降7.6%;林业产值20.7亿元,增长12%;牧业产值303.0亿元,增长5.4%;渔业产值182.2亿元,增长5.8%。 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但受部分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140.0万吨,比上年减产508.8万吨。其中,水稻产量372.5万吨,比上年下降0.9%;玉米产量544.3万吨,下降33.0%。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由上年的83.9:16.1调整到78.7:21.3。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9.6万吨,比上年增长49.5%;棉花产量0.6万吨,增长20%;甜菜产量28.7万吨,增长8.7%。蔬菜产量1757.0万吨,增长6.4%;水果产量250.0万吨,下降2.6%。 林业生产有所发展。全年完成幼林抚育实际面积4.4万公顷。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9.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8.0%。其中,经济林4.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3.0%;防护林8.3万公顷,增长91.0%;用材林4.0万公顷,增长12.0%。森林覆盖率达到30.95%。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236万吨,比上年增长4.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56.5万吨,增长5.3%。禽蛋产量140.3万吨,比上年增长4.4%;牛奶产量18.9万吨,增长3.6%。 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338.4万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淡水产品产量36.1万吨,下降2.4%;海水产品产量302.3万吨,增长1.9%。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设取得进展。全年推广新品种面积244.7万公顷,平衡配套施肥面积80.0万公顷,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5.6%和28%。重点强化了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工作,确立了10个起步项目。全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已发展到46个,生猪生产基地县达到32个,黄牛生产基地县达到26个;蔬菜保护地面积1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7%。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200多家。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4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4%。全年农村用电量103.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0.5%;化肥施用量(折纯)109.0万吨,下降6.3%。每公顷耕地农业机械动力2.98千瓦,比上年增长0.3%。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4.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7%;节水灌溉面积26.4万公顷,增长32.7%。 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075.3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1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8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30.1亿元,增长2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7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重工业完成产值3412.9亿元,增长17.6%。分隶属关系看,中央工业完成产值15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地方工业完成产值2581.1亿元,增长17.6%。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得到新发展。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及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其中,大型机床产量486台,比上年增长64.2%;数控机床产量1622台,增长1.1倍;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83.7万台,增长6.1倍;程控交换机产量55.5万线,增长44.9%;汽车产量8.2万辆,增长43.7%。适应市场的投资类产品稳定增长。其中,生铁产量1555.4万吨,比上年增长7.6%;钢产量1553.8万吨,增长5.1%;钢材产量1443.3万吨,增长18.2%;发电量645.6亿千瓦小时,增长7.7%。市场畅销的耐用消费品及与人民生活相关的轻纺产品大幅度增长。其中,自行车产量46.3万辆,比上年增长1.8倍;组合音响产量235.8万部,增长1.4倍;彩色电视机产量374.4万台,增长63.3%;家用电冰箱产量23.1万台,增长35%;房间空调器产量25.3万台,增长90.6%;纱产量18.3万吨,增长17.5%;丝产量0.4万吨,增长67%;化学纤维产量34.2万吨,增长16.3%。按照市场需求和结构调整的要求,部分产品产量下降。其中,原煤产量下降6.8%;润滑油产量下降23.6%;石膏板产量下降75%;铁合金产量下降15.6%;小型拖拉机产量下降79%。 新产品开发进一步加强。全年工业共开发新产品5600项,比上年增长7.4%;开发、投产重大新产品28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20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60项。节能技术广泛得到推广和应用。全年重点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3.7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9%。 产销衔接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97.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重工业98.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销率99.3%;集体企业产销率96.3%;股份合作企业产销率97.3%;股份制经济产销率9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销率97.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销率95.1%。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42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实现利税435.03亿元,增长74.4%,其中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实现174.97亿元,比上年增长2.8倍。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7.98亿元,比上年下降38.6%。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1840元/人,比上年提高23.2%;年末产成品存货33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7%;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3.62%,比上年提高18.86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