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1年,全盟对外贸易有所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82万美元,比上年减少0.1%。其中:出口463万美元,增长6.4%。 七、金融和保险业 2001年全盟金融形势平稳。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55亿元,增长19.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1.9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8%,其中:工业贷款7.58亿元,增长l0.2%,商业贷款42.49亿元,减少5.5%,农业贷款6.02亿元,增长30.8%。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9780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58万元,增长8.1%,人寿险保费收入6022万元,增长0.05%。全年保险赔款(含到期给付)支出4179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480万元,人寿险赔款及给付支出1699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1年我盟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年内取得盟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29项,年内专利申请16项,得到专利授权12项;推广盟级以上农业先进技术35项,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项,合同成交额35万元。 各类教育事业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年内全盟升入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2725人,比上年增加290人,升入成人大专院校2433人,升入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含小教大专、五年高职)2254人。全盟大中专院校在校生(含成人班)3685人,比上年增长40.1%;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7955人,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少数民族8902人,比上年增长25.9%,职业高中在校学生5246人,比上年减少18.4%,年内普通初中在校学生73121人,比上年减少0.7%,其中:少数民族34907人,增长11.3%,小学在校学生139025人,比上年减少3.2%,其中:少数民族67347人,比上年减少1.4%,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6%。 九、文化、卫生与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2001年末,全盟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从业人员208人,演出455场,其中在农村演出208场。全盟拥有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7个,文化站90个,其中乡镇文化站82个,博物馆1个,文物站5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量达18.9万册。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85.96%和85.59%,全盟有线电视用户达7.31万户。盟级报刊发行量1.6万份,其中:蒙文版1000份。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盟共有卫生机构(含个体)312个,在卫生机构中有医院、卫生院106个,其中:乡镇卫生院77个。年末各医疗单位拥有病床4066张,卫生技术人员5964人。全盟有妇幼保健机构5个,技术人员180人。卫生防疫机构8个,卫生防疫人员488人。 体育事业稳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开展。全盟召开县级以上运动会269次,参加运动员12591人,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161819人,占应达标学生93.2%。 十、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盟环保系统职工人数达12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环境监测人员52人。全盟已确定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1个,县级3个。已进行限期治理污染源40家,已治理达标28家,全年完成污染治理项目投资534万元。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2001年全盟出生人口11614人,出生率为7.18‰,死亡人口6126人,死亡率为3.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9‰。年未全盟总人口1619470人,比上年增加39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7646人,比上年增长1.4%,蒙古族人口651111人,比上年增长0.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730840人,比上年增长0.5%。 城镇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4元,比上年增加360元,增长7.8%。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农牧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1元,比上年减少收入723元,减少38.2%。 城乡居民住宅条件不断改善。据抽样调查显示,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12.5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17.7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2001年末全盟有68755人参加养老保险,有17820人参加离退休费统筹。 社会福利事业受到重视。年末全盟各类福利院有床位1275张,收养1076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达20.1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达到6925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位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