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1 阿拉善盟统计局

2006年,盟委、行署带领全盟各族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移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资源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使全盟边疆安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0318万元,比上年增长22.8%(按可比价计)。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44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5647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8399万元,分别增5.6%、31.0%和12.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037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约为5190美元,增长21.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86%,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其中涨幅较大的是衣着类和食品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7.1%和4.27%。其他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保持稳定或比上年有不同程度下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7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3.7%,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涨4.6%。

年末全盟就业人员99160人,比上年末增加5117人,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39411人,增加1078人,第二产业24311人,增加1049人,第三产业35438人,增加299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2%。

全年财政总收入132021万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99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60843万元。全年财政支出182168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在地方财政支出中增幅较高的支出有基本建设支出33117万元、教育支出13521万元、卫生经费支出6866万元和城市维护费9416万元,分别增长29.5%、16.5%、44.6%和69.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并未得到根本遏制,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发展进度缓慢,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地质勘探程度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承载产业发展的能力弱。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9236公顷,比上年增播157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和瓜类种植面积扩大,以油料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种植结构由上年的4.8:3.5:1调整为4.9:2.8:1。随着播种面积增加和单产的提高,产量迅速增大,全年粮食总产量127677吨,比上年增产22825吨,增长21.8%。其中:玉米产量增长29%,小麦和薯类产量分别下降12.0%和5.1%。糖类产量1554吨,增产1293吨,瓜类产量152428吨,增产86183吨,分别增长495.4%和130.1%。而油料、棉花和蔬菜均有不同程度减产。

2006年我盟搬迁转移牧民887户3169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209.26万头(只),比去年同期减少745头(只),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141.03万头(只),占存栏总头数的67.40%。牲畜出栏57.87万头(只),出栏率27.65 %。全年肉类总产量14137吨,增产205吨;奶类总产量6851吨,增产1054吨;羊毛产量1026吨,羊绒产量328吨, 分别增产210 吨和12吨。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8934公顷,比上年增加6055公顷,增长47.0%。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0267公顷,比上年增加7267公顷;飞播造林面积8667公顷,比上年减少4666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5.7万公顷,增长1.1%,森林覆盖率达4.08 %。

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8.10万千瓦,增长4.14%,机耕地面积36万亩,机收面积14.4万亩,分别增长2.86%和4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473吨, 增 6.09 %,农牧区用电量8147万千瓦小时,增9.14%;本年灌溉面积达73.85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17.77千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6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67471万元,比上年增长32.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441371万元,增长34.0 %,主要产品产量与上年相比,增幅较高的有焦碳、碳化钙、石墨及炭素制品和硅铁,分别增长231.54%、1243.64%、325.24%和76.74%,产量比上年下降的有白酒、烟煤和氢氧化钠。

全年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4410万元,降3.37%,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1.92,比上年提高8.4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5.91%,比上年提高2.16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全盟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9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8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1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65.5%,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516万元,实现税金125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0.36%和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0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66%,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90711万元,增长20.01%。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401517万元,增长59.37%;有限责任公司投资71554万元,下降51.37%;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18296万元,增长46.04%;其他投资108633万元,下降9.46%。

在全盟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1373万元,增长76.43%;第二产业投资598640万元,其中:工业投资590321万元,分别增长31.85%和30.22%;第三产业投资179987万元,下降11.0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6374万元,增长62.60%。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520万元,比上年增17.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4.3%。其中: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39350万元,县以下零售额40170万元,分别增19.2%和1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3608万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6689万元,分别增20.1%和14.0%。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活跃。

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额6818万美元,比上年增91.2%。其中:出口额2565万美元,进口额4253万美元,分别增20.5%和196.2%。主要出口商品有金属钠、铁合金、无毛绒、食用盐等。策克口岸进口原煤155万吨,降16.2%。全盟实际利用外资403万美元,同比增长33.9%。

年内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1.5万人次(含一日游游客),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入境旅游 1.52万人次,过夜旅游55.46万人次,一日游游客14.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99亿元,比上年增13.7 %。

六、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6801万元,比上年增长23.3%。2006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公路客运量434万人,货运量116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8.6%和19.3%;客运周转量45323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208502万吨公里,分别增13.3%和75.3%。年末公路总里程达53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公里,一级路85公里。公路桥梁183座,4884米,全盟35个苏木镇全部通路。年末全盟机动车保有量达4.2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