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兴安盟统计局 2002年3月18日 2001年全盟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按照盟委、行署确定的“十五”发展思路,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务实苦干,使全盟国民经济在大灾之年稳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2001年在全盟农业生产遭受历史罕见的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经过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国民经济发展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仍然比上年略有增长。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8.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3亿元,减少28.2%;第二产业增加值17.13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24.76亿元,增长22.2%。三次产业比例由去年的37.8:29.5:32.7调整为今年的28.7:29.1:42.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36元,与上年持平。全社会劳动生产率9156元,比上年提高9.4%。 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升0.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4.0%,衣着类价格上升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3.8%,交通运输和通讯类下降1.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4.8%。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人们就业观念明显转变。年末全盟从业人员64.2万人,其中:全部在岗职工人数(不含阿尔山森工集团和铁路职工)12.2万人,比上年减少0.6万人;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8.6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通过各种渠道安置下岗职工1.06万人,占本年下岗职工总人数的67.7%。 全盟财政由于农业受灾减免农业税,造成全年收入减少。全年实现全部财政收入4.50亿元,比上年减少1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7亿元,比上年减少20.8%,全盟财政支出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新的增长点;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压力较大。 二、农业 农业旱灾严重,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全盟粮食产量达79.7万吨,比上年减产55.8万吨,减少41.2%;油料产量1.2万吨,比上年减产2.8万吨,减少69.2%;甜菜产量6.3万吨,比上年减产4.1万吨,减少38.9%。 植树造林取得新进展,造林技术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16万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10万公顷。退耕还林还牧(草)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 牧业生产喜获丰收。2001年末,全盟家畜出栏246.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9.1%;其中:羊出栏156.0万只,增长3.2%;猪出栏74.7万口,增长21.3%。家畜出栏率(按新指标体系计算)达134.5%。全盟当年肉类总产量11.73万吨,比上年增长16.4%;牛奶产量3.29万吨,增长7.2%;禽蛋产量1.10万吨,增长3.8%。由于加强畜群结构调整,大畜存栏继续减少,小畜存栏快速增加。2001年末全盟家畜存栏总头数441.3万头(只),比上年增长4.9%,其中:大畜存栏42.5万头,减少8.4%,羊存栏335.4万只,增长12.2%。 渔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3910吨,比上年增长5.4%。 随着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盟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122.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051台,比上年增加138台,小型拖拉机6.26万台,比上年增长1.1%,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3.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7.75万吨,比上年增长40.9%,农用塑料薄膜1006吨,比上年减少2.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经济效益显著。2001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拉动国民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8.55亿元,增长12.9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95%,比上年下降1.7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0.95,比上年提高4.14个百分点。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实现利税总额22715万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利润总额4234万元,增长2.8%。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79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全盟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23家,完成房屋施工面积53.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8.6万平方米,其中:优良工程面积25.8万平方米。实现利润总额为757万元,利税总额212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我盟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高投资年份,主要加大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方面投资规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0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比上年减少7.7%。按投资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7.83亿元,减少9.6%,更新改造投资1.81亿元,增长8.5%,房地产开发成为投资热点,全年完成投资4.16亿元,增长2.65倍。 投资结构明显改善。投资重点向工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集中。在国有及其他城镇经济投资中,用于第一产业投资140万元,比上年减少95.4%,用于第二产业投资20316万元,比上年增长38.3%,用于第三产业投资117789万元,比上年增长40.2%。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盟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01年交通运输、邮电及仓储业完成增加值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全年公路货运量达1230万吨,比上年增长15.7%,货物周转量完成86350万吨·公里,比上年减少0.3%,公路客运量完成632万人,增长7.8%,公路旅客周转量达45321万人·公里,比上年减少5.0%。 邮电各部门全年完成业务总量19005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市话到达户数85043户,增长22.8%;其中:住宅电话66610户,增长23.5%,公用电话达3253部,增长37.2%,移动电话达64300户,增长2.6倍,乡村电话达30285户,增长43.9%,其中:住宅电话24808户,增长44.9%。 六、内外贸易 我盟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200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城市零售额13.2亿元,增长9.6%;县级零售额8.02亿元,增长7.2%;县以下零售额6.03亿元,增长4.7%。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66亿元,增长8.4%,餐饮业零售额2.56亿元,增长17.1%,其他行业零售额5.03亿元,增长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