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兴安盟统计局

投资结构明显改善。投资重点向工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城乡电网改造、城镇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集中。在国有及其他城镇经济投资中,用于第一产业投资3019万元,与上年持平,用于第二产业投资14690万元,增长41.9%,用于第三产业投资83988万元,减少4.0%。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盟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投资增大,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2000年交通运输、邮电及仓储业完成增加值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全年公路货运量达1063万吨,比上年增长16.2%,货物周转量完成86618万吨·公里,增长5.3%,公路客运量完成586万人,增长6.5%,公路旅客周转量达47688万人·公里,增长8.5%。

邮电各部门全年完成业务总量17115万元,比上年增长35.2%;市话到达户数69258户,增长33.8%;其中:住宅电话53949户,增长25.2%,公用电话达2371部,增长23.9%,移动电话达17774户,增长23.0%,乡村电话达21053户,增长63.4%,其中:住宅电话17126户,增长71.6%。

六、国内贸易

我盟消费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0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城市零售额12.04亿元,增长12.0%;县级零售额7.48亿元,增长9.8%;县以下零售额5.76亿元,增长5.8%。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12亿元,增长9.4%,餐饮业零售额2.19亿元,增长14.7%,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2.30亿元,下降5.7%。

七、对外经济

2000年,全盟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3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3%。年末有三资企业24家,实际利用外资484万美元。

八、金融业和保险业

2000年,全盟金融形势平稳,信贷规模进一步增大,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54亿元,增长17.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2.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其中:工业贷款6.88亿元,下降l1.9%,商业贷款44.94亿元,增长3.3%,农业贷款4.60亿元,增长29.3%。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9569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478万元,增长3.3%,人寿险保费收入6019万元,增长8.3%。全年保险赔款(含到期给付)支出2635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575万元,人寿险赔款及给付支出1060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0年我盟继续实施科教兴盟、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年内取得盟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24项,年内专利申请13项,得到专利授权7项;推广盟级以上农业先进技术42项,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4项,合同成交额179万元。

各类教育事业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年内全盟升入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2435人,比上年增加770人,升入各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269人。全盟大中专院校在校生(含成人班)2631人,比上年减少23.0%;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3906人,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少数民族7073人,比上年增长13.1%,职业高中在校学生6426人,比上年增长6.1%,年内普通初中在校学生73648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少数民族31354人,减少7.2%,小学在校学生143616人,比上年减少7.6%,其中:少数民族68296人,比上年减少5.6%,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48%,与上年持平。

十、文化、卫生与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末,全盟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从业人员209人,演出441场,其中在农村演出270场。全盟拥有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7个,文化站93个,博物馆1个,文物站6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量达18.8万册。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1.42%和86.4%,全盟有线电视用户达7.31万户。盟级报刊发行量15387万份,其中:蒙文版596份。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盟共有卫生机构(含个体)302个,在卫生机构中有医院、卫生院110个,其中:乡镇卫生院61个。年末各医疗单位拥有病床4238张,卫生技术人员5861人。全盟有妇幼保健机构5个,技术人员177人。卫生防疫机构8个,卫生防疫人员459人。

体育事业稳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开展。全盟召开县级以上运动会12次,参加运动员7098人,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172176人,占应达标学生94.5%。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盟环保系统职工人数达113人,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环境监测人员61人。全盟已确定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1个,县级3个。已进行限期治理污染源93家,已治理达标91家,部分达标2家。全年完成污染治理项目投资408万元。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2000年全盟出生人口25483人,出生率为15.79‰,死亡人口16261人,死亡率为10.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2‰。年未全盟总人口1615496人,比上年增加25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1294人,比上年增长4.66%,少数民族人口726989人,增长1.67%。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4元,比上年增加349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1990元,比上年增加收入61元,增长3.2%。

城乡居民住宅条件不断改善。据抽样调查显示,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16.3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17.7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4.8%和3.2%。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2000年末全盟有67295人参加养老保险,有15215人参加离退休费统筹。

社会福利事业受到重视。年末全盟各类福利院有床位1262张,收养1054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达1.93万人次。

注:l、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位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