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兴安盟统计局 2001年3月28日 2000年,全盟各族人民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农业稳盟、工业立盟、科教兴盟、开放强盟、实干富盟"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扩大内需、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几项重点工作,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开拓前进,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使全盟经济发展保持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 一、综合 2000年在全盟农业生产遭受历史罕见的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经过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盟经济发展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8.1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比例由去年的44.8:25.9:29.3调整为今年的37.8:29.5:32.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05元,增长9.5%。全社会劳动生产率9483元,比上年提高10.9%。 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下降势头趋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3%,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3.0%,衣着类价格上升1.2%,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2.5%,交通运输和通讯类下降5.4%,服务项目价格上升9.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3.4%。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人们就业观念得到较大转变。年末全盟从业人员64.8万人,其中:全部在岗职工人数12.8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8.0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通过各种渠道安置下岗职工0.85万人,占下岗职工总人数的67.0%。 全盟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全部财政收入5.24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全盟财政支出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国家投资不足,农业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民纯收入增速减缓;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波动性较大,缺乏新的增长点;消费需求不旺,即期消费不足,制约第三产业的发提高;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压力较大。 二、农业 全盟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发展。2000年,我盟农业生产由于坚持以结构调整为重点,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发展思路,狠抓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扩薯、增稻、优麦、减少劣质玉米为主攻方向,在名、优、特、新上下功夫,并把发展订单农业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全面实施"3111"工程(即用三年时间,使全盟马铃薯、水稻、杂豆杂粮生产面积各达到100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第一产业增加值大灾之年不但没有下降,仍保持6.3%的增速,拉动全盟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全盟粮食生产仍然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达135.5万吨,比上年减产11.0%;油料总产4.0万吨,增产3.2%,甜菜总产10.4万吨,增产77.2%。 植树造林取得新进展,造林技术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7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50万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20万公顷。退耕还林还牧(草)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 我盟牧业生产在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继续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支柱性、战略性产业来抓,生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畜群周转加快。2000年末,全盟家畜出栏226.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大畜出栏13.4万头,增长1.6%;羊出栏151.2万只,增长15.2%;猪出栏61.6万口,增长6.9%。家畜出栏率(按新指标体系计算)达117.9%。全盟当年肉类总产量10.08万吨,比上年增长10.5%;牛奶产量3.07万吨,增长3.7%;禽蛋产量1.06万吨,增长4.8%。由于加强畜群结构调整,大畜存栏继续减少,小畜存栏快速增加。2000年末,全盟家畜存栏总头数420.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8.6%,其中:大畜存栏46.4万头,减少1.3%,羊存栏298.9万只,增长12.5%,猪存栏75.4万口,增长1.0%。 渔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3910吨,比上年增长5.4%。 随着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盟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105.8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913台,比上年增加37台,小型拖拉机6.19万台,比上年增长3.3%,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5万吨,农用塑料薄膜1029吨,比上年增长63.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经济效益显著。2000年,我盟将发展工业作为立盟之本、常抓不懈,坚定不移地贯彻"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指导思想,把工业摆到全盟经济的突出位置,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因企制宜、一企一策、推进改制和战略性重组、优化资产配置、扶强骨干企业、发展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促进企业优化升级,从而有利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拉动国民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8.08亿元,增长16.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7%,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6.81,比上年提高2.89个百分点。 全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实现利税总额21232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利润总额4117万元,增长64.2%。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全盟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24家,完成房屋施工面积40.9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50万平方米,其中:优良工程面积17.52万平方米。实现利润总额为-202万元,利税总额935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0年我盟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这一有力时机,进一步加强投资力度,全盟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0.28亿元,增长4.1%,集体经济投资0.14亿元,比上年减少56.4%,私营个体投资0.11亿元,与去年持平。分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8.66亿元,减少2.3%,更新改造投资1.67亿元,增长81.5%;房地产开发投资1.14亿元,是去年的2.5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