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是我盟“三年打基础”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盟各族人民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认真执行中央、自治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坚持以“环境—项目—干部”作为工作主线,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新一轮发展步入了整体推进、局部突破的新阶段。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增速提高7。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01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50。26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61。66亿元,增长11。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166元,比上年增加2219元,增长13。6%。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7。4:25。5:37。1调整为37。4:28。1:34。5。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8%、45。4%和32。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9%,涨幅与上年持平。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8%,居住类上涨4。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0%,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7%,衣着类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4%。 年末全盟从业人员71。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6万人,增长3。2%。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1。6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3万人;全部在岗职工人数(不含阿尔山森工集团和铁路职工)10。8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3万人;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6。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2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024人,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再就业人员801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5。39亿元,比上年增加4。76亿元,增长44。7%,增速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84亿元,增长69。5%。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97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46。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11亿元,增长14。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11亿元,增长45。7%;环境保护支出3。77亿元,增长45。7%;医疗卫生支出2。33亿元,增长59。2%;教育支出11。80亿元,增长53。0%(由盟财政局提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升级步伐相对滞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国内外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中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工业化、城镇化依然滞后,服务业发展较慢;农牧民外出务工难度加大,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居住类价格涨幅偏高。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35。8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2。06千公顷,增长6。1%。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6。6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60。61千公顷,增长10。0%。全年粮食总产量250。01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产64。53万吨,增长34。8%。其中:玉米产量159。52万吨,比上年增产42。09万吨,增长35。8%;大豆产量14。83万吨,比上年增产6。34万吨,增长74。7%;薯类产量13。12万吨,比上年增产1。99万吨,增长17。8%。全年油料产量5。89万吨,比上年增产2。41万吨,增长69。4%。甜菜产量1。28万吨,比上年增产0。87万吨,增长213。2%。蔬菜产量24。03万吨,比上年增产11。50万吨,增长91。9%。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1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99。9千公顷,零星植树300万株,新增育苗面积0。3千公顷,当年苗木产量7651万株。年末全盟森林面积1631。2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7。14%(由盟林业局提供)。 全盟牧业年度牲畜出栏头数达371。76万头(只)。其中:羊出栏279。91万只,猪出栏73。80万口。牲畜出栏率达53。4%。牧业年度牲畜存栏总头数789。5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大牲畜存栏65。09万头,增长8。7%;羊存栏603。91万只,增长8。9%;猪存栏120。54万口,增长47。3%。全年肉类总产量14。92万吨,比上年增长0。6%;牛奶产量47。39万吨,比上年增长1。3%;禽蛋产量1。87万吨,比上年增长11。0%。全年水产品产量6092吨,比上年增长18。6%。 年末全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32。2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8%。全盟有大中型拖拉机6。36万台,小型拖拉机8。07万台,农用运输车2。40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50万台,农用水泵6。54万台,节水灌溉类机械0。39万套(由盟农牧业局提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9。42千公顷,其中: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66千公顷(由盟水务局提供)。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3。23万吨,比上年增长1。4%;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101吨,增长29。4%;农村用电量15206万千瓦时,增长2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9。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7%,增速提高17。5个百分点,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4。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4。06亿元,增长22。5%,增速比上年提高21。5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1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集体企业增加值0。48亿元,增长1。0%;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0。03亿元,增长42。0%;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8。62亿元,增长27。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3。17亿元,增长11。0%;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1。60亿元,增长44。0%。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8。87亿元,增长25。0%;重工业增加值15。19亿元,增长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