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锡林郭勒盟统计局 (2007年3月25日) 2006年,全盟各族人民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发挥资源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的开局良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42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2300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153800万元,增长26.2%。第三产业增加值648100万元,增长15.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21328元,比上年增长16.3%,按当前汇率折算达2759美元。 2006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7%。全盟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19.9:47.8:32.3调整为16.3:53.6:30.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其中,居住类和食品类,分别上涨4.0%和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2%,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略有上涨或保持稳定。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7.8%和0.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5%。[见附表1] 年末全盟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2110人,比上年增长3.9%。全盟共安置各类就业人员20086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377人,劳务输出8564人。对408户零就业家庭实施了就业援助。城镇登记失业率4.2%。 全年财政总收入293725万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5953万元,增长51.8%。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性预算收入129548万元,增长35.8%,基金收入56405万元,增长108.6%,上划中央税收完成89860万元,增长38.5%。财政支出明显扩大,公共财政的服务保障功能得到加强。全年财政总支出499879万元,增长33.2%。地方一般性预算支出441200万元,增长23.7%,其中,基本建设支出86933万元,增长34.2%;城市维护费支出25599万元,增长18.3%;教育支出38189万元,增长19.5%;医疗卫生支出14088万元,增长19.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整个生态系统依然脆弱,改善生态环境和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7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3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6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01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3万吨,比上年增加5.62万吨,增长32.3%。其中小麦、玉米、薯类、蔬菜瓜果类分别增长46.3%、3.7%、12.7%、23.5%。[见附表2] 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460.69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122.56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1454.21万头(只),比上年减少123.05万头(只)。大牲畜和羊总增率37.4%,繁成率89.7%,死亡率1.2%。大牲畜和羊的良种及改良种牲畜1294.22万头(只),良改比重为88.8%,同比提高了4.6个百分点。日历年度牲畜存栏810.07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806.2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20.63万头(只)。年内大牲畜和羊出栏767.15万头(只),出栏率92.8%。全年肉类总产量18.64万吨,增长5.1%;奶类产量33.87万吨,增长26.9%;羊绒毛产量13392吨,增长1.0%;皮张产量765.07万张,下降5.6%。[见附表2]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893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1601公顷,飞播造林17332公顷。全年共完成沙源治理面积62400公顷。 年末全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88.60万千瓦,比上年提高6.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9220公顷,增长2.3%;农村牧区用电量3603万千瓦时,增长13.1%;化肥施用量(折纯)9433吨,增长0.4%,当年打贮草总量243.08万吨,增长4.8%,实有畜棚(畜圈)51.42万间、2603万平方米,过冬畜均3.23平方米,增长5.9%,围栏草场面积957.6万公顷,配套草库伦面积11.53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28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47617万元,同比增长32.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增加值272594万元,同比增长2.3%,中小型企业增加值575023万元,同比增长59.9%。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53177万元,重工业增加值69444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9.7%和39.6%。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215户增加到2006年的260户。规模以上工业对全盟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1.95%,比2005年提高13.81个百分点。原煤、原油、发电量等工业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见附表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93.17,比上年提高41.34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48083万元,同比增长55.5%,实现利税总额188011万元,同比增长60.5%。 全盟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25000万元,同比增长11.2%。全盟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3个,实现利税2751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140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7%,增幅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94313万元,增长44.8%。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1496万元,增长24.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17612万元,增长58.5%,其中工业投资1517612万元,增长58.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44899万元,增长10.2%,其中住宅投资105406万元,增长39.8%,房地产开发投资102337万元,增长33.7%。西部大开发重点行业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151496万元,增长24.1%;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业完成投资275461万元,增长13.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09702万元,增长8.0%。 全年全部建成投产项目465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9.3%。新增固定资产899183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38.9%。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265万吨/年,原油开采8万吨/年,铁矿石开采90万吨/年,火力发电120万千瓦,新建改建公路1101公里,各类学生席位12170个,城市道路扩建长度34公里、扩建面积46.8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15公里。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055万元,增长16.3%。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76405万元,增长16.8%;农牧区消费品零售额98650万元,增长13.4%。分行业看,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52622万元,增长12.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6592万元,增长37.1%;其他行业零售额25841万元,增长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