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锡林郭勒盟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8848万美元,增长28.9%。其中,出口总额8462万美元,增长34.6%;进口总额60386万美元,增长28.1%。完成活羊出口8万只。

全年引进盟外资金208.6亿元,比上年增长50.5%,其中,区外到位资金102.3亿元,增长36.7%。年末全盟外商投资企业9户,外资企业销售收入10008万元,实现利润70万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交通邮电业完成增加值93200万元,增长23.1%。全年公路货运量3093万吨,增长75.7%;公路客运量1443万人,增长46.5%;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522813万吨公里,增长82.4%,公路客运周转量231516万人公里,增长44.8%。全盟通车里程达12587公里,等级公路8223公里,其中黑色路面3592公里。

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总量99223万元,增长38.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95763万元,增长39.3%。邮政业务总量3460万元,增长11.5%。年末(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7.2万门,增长6.2%。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23.3万户,下降6.4%。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7.9万户,下降10.5%;乡村电话用户5.4万户,增长8.3%。公用电话用户1.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7.04万户,增长25.7%。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70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4.6万户。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17亿元,增长24.6%。全年共接待游客178.2万人次,增加21.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25.7万人次,国外游客52.5万人次。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2.4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5亿元,增长23.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3.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亿元,增长20.1%;储蓄存款余额7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9亿元,增长18.2%。年末全盟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0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3亿元,增长50.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2.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亿元,增长15.4%;中长期贷款余额7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8亿元,增长73.2%。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80.2亿元,现金支出60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和12.6%,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8.5%。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2459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6638万元,下降5.4%;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15821万元,增长11.8%。全年保险业赔款与给付支出4065万元,增长6.4%。其中,财产险赔付3368万元,增长6.3%;人身险赔付697万元,增长6.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6年全盟高等院校(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当年毕业生1178人,在校生3226人。教职工751人,其中,专任教师390人。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中专部毕业生592人,在校生2287人。全盟普通中学49所,在校生60299人,其中,初中38064人,高中22235人。毕业生21278人。其中,初中15044人,高中6234人。职业中学11所,在校生5717人,毕业生1252人。小学107所,教学点20个,在校生57820人。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全盟有1项科研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87份,成交额3302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330万元。专利代理8项,专利发明5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盟有艺术事业机构14个,从业人员865人。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其中乌兰牧骑11只。年末全盟拥有文化馆13座,群众艺术馆1座,公共图书馆12座,藏书25万册,文物保护站(所)12个,博物馆1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57个,全年放映电影3709场。年末全盟拥有调频发射台80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9.2%。电视转播发射台194座,有线电视用户8.4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00户,电视人口覆盖率87.5%。《锡林郭勒日报》汉文版日发行量8500份,蒙文版4500份,《锡林郭勒晚报》日发行量8100份。

年末全盟医疗卫生机构192个,其中医院26个,乡镇卫生院12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全盟医疗机构拥有病床2564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1714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519张。年末全盟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041人,其中,医院2066人,乡镇卫生院843人。执业医师1895人,注册护士909人。

年内全盟体育健儿在国内重大赛事中获奖牌57枚,其中金牌24枚,银牌17枚,铜牌16枚。在校学生《青少年体育健康标准》达标率92.1%。

十一、环境保护

全盟自然保护区10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0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2万公顷。各级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41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8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额480万元。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出生人口10714人,人口出生率10.63‰;死亡人口5501人,人口死亡率5.46‰;人口自然增长率5.17‰,比上年下降0.37个千分点。全盟年末总人口100.9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29.1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4.25万人。城镇人口52.69万人,城镇化率52.22%;男性人口51.99万人,女性人口48.91万人,人口性别比106:100。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7元,比上年增加535元,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817元,增长10.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5.8%,比上年降低1.1个百分点。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09元,比上年增加419元,增长14.5%。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26元,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4%,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4)

年末全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为110073人,比上年增长6.3%;参加失业保险职工81167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4025人。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为37930人;全盟有83302名职工和32657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有48245名居民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年末全盟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7所,其中:光荣院1所,儿童福利院1所。共有床位529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647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据以年鉴为准;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各项指标均为200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