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1 锡林郭勒盟统计局

1997年,全盟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各族人民群众,以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统揽工作全局,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牧业基础薄弱,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结构调整进展不快;财源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国有企业处于困境,城镇扶困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等。

一、综合

全盟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发展中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据测算,全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12.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523元,比上年增长7.7%。

二、农业

进一步组织实施集约化草原畜牧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扩大农田基本建设和植被建设规模,加快畜种改良步伐,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当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35亿元,比上年提高2.9%。

畜牧业生产又获丰收。全盟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1601.9万头(只),比上年增长7.2%。其中牛127.6万头,增长0.1%;羊1420.8万只,增长8.5%。年末牲畜存栏达1055.9万头(只)。年内全盟大牲畜和羊出栏为562.7万头(只),其中出售500.6万头只。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52.77%和46.94%,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群结构更趋合理,大畜和羊母畜比重为58.58%,良改比重为50.48%,分别比上年提高3.22个和1.80个百分点。畜产品产量显著增加,全盟肉类总产量达15.3万吨,比上年增长31.8%,奶类产量14.2万吨,增长4.4%;羊绒毛产量1.60万吨,增长2.3%;皮张产量为463.5万张,增长26.2%。

种植业由于受到旱灾和虫灾和影响,全盟60%的农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使粮食产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去年粮油总产量17.3万吨,比上年减产10.3万吨,下降37.4%。其中:粮食16.4万吨,减产35.6%,油料0.9万吨,减产58.1%。蔬菜产量增幅较大,达10.29万吨,比上年增长23.7%。

林业生产有所发展,全年造林10270公顷,增长8.9%,新增育苗面积111公顷,增长4.7%,零星植树119万株,增长6.3%。

渔业生产有所下降。全年水产品产量928吨,下降16.2%。

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实有畜棚畜圈面积1854万平方米,增长4.1%,围栏草场面积136万公顷,配套草库伦9.4万公顷。植被建设成绩喜人,全年人工种草6.2万公顷,改良草场18.3万公顷。防灾抗灾工作扎扎实实,全年打贮草13.4亿公斤,其中青贮饲料2亿公斤。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49.93万千瓦,增长6.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700台,下降1%;小型拖拉机20744台,增长4.4%。全盟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1千公顷,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8966吨,增长7.6%。

乡镇企业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乡镇企业实现税金1.08亿元,增长58.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步伐,通过采取兼并、破产和重新组合等有效措施,调整和改善工业经济结构,并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工业生产在困境中得到持续发展。工业总产值完成13.2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6.8%,现价工业增加值完成15.3亿元,增长13.2%。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9.5%。其中:轻工业0.95亿元,下降4.8%;重工业9.36亿元,增长11.2%。国有工业9.7亿元,增长11.5%;集体工业0.55亿元,下降12.7%;其他经济工业0.06亿元,下降40.0%。

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基本保持了同期水平,综合效益指数为81.24%,比上年提高了0.8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96.00%,资金利税率3.98%,成本费用利润率-1.04%,增加值率53.39%,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24次,劳动生产率32670元/人。

建筑业生产稳定发展。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国有建筑企业完成竣工产值0.11亿元,比上年下降27.2%。全员劳动生产率25833元/人,比上年提高16.2%。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达1.7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盟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49071万元,增长4.4%。其中,国有经济完成41392万元,下降6.0%;集体经济完成460万元,下降46.8%;城镇居民个人投资3731万元,增长36.5%。在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0043万元,增长15.8%;更新改造投资4815万元,下降48.6%。投资结构有所调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997万元,增长190.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072万元,下降40.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271万元,增长17.0%。第三产业投资中住宅建设占32.1%。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2156万元,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原煤开采9万吨/年,火力发电1万千瓦,白酒5000吨/年,新改建公路188公里,商业饮食服务网点7处、9437平方米,学生席位6557个,学校建筑面积40272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部门不断适应市场竞争,改变运营策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交通运输业的稳定发展。年内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103641.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3倍;公路客运周转量39406.7万人公里,增长7.6%.公路通车里程达6114公里,新增741公里,其中黑色路面1059公里,新增23公里。

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通讯技术手段迅速升级。邮电业务总量达6812.2万元,比上年增长29.7%。苏木(乡)程控电话已全部开通。全盟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7.8万门,市内电话44886部,新增3506部,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1665户,增长34.3%年末全盟移动电话用户达2467户,是上年同期的3.3倍。全年函件达379.5万件,下降4.4%;特快专递8.5万件,增长34.3%;长途电话达649.5万次,增长0.4%。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供应丰富,商品销售增长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增长12.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5.7亿元,增长5.6%;集体经济零售额2.6亿元,增长18.2%;其他经济零售额11.3亿元,增长16.5%。非公有经济已占居市场份额的57.7%。分城乡来看,城镇零售额增长较快,增长幅度达14.8%,比农村牧区零售额的增幅高9.2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增幅较高的是农民对非农民零售额和制造业零售额分别增长21.4%和20.0%,其他行业零售额仅增长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