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1 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随着居民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保险事业发展加快。2007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45386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财产险收入10896万元,增长41.4%;人寿险收入34490万元,增长16.1%。保险业务支出11398万元,比上年增长1.3倍;其中,财产险支出5189万元,增长39.8%;人寿险支出6209万元,增长4.2倍。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国有独立)11个。年内荣获自治区级奖励的科技成果有1 项;授权专利57 项,认定各类技术合同 62份,合同成交金额2300万元。科学技术财政支出3163万元。其中:用于全市各类科研机构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财政支出1372万元。

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0.56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0.66万人;普通中学85所,普通中学在校生数为10.49万人;小学265所,小学在校生数11.94万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9.59%,比上年提高11.72个百分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7年,成功举办了“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展示巴彦淖尔60年辉煌”为主题的2007中国?河套文化艺术节,艺术创作繁荣活跃。作品《草原小牧民》赴香港参加“搜星中国?紫荆花杯”全国青少年“香港之约”文化艺术人才超级选拔赛总决赛,获儿童B组一等奖。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公共图书馆8座,图书馆服务点30个;文化馆8座;博物馆5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9个;档案馆8个;年末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2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1.1%;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30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1%;《巴彦淖尔日报》全年发行338万份。《巴彦淖尔市晚报》全年发行366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5个,其中医院(含门诊)、卫生院14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卫生监督所7个,中心血站1个。全市参加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达到82.48万人,占全市常住农牧业人口的90.32%。其中:为11.50万参合农牧民报销门诊医药费用214.6万元;为4.16万大病统筹住院参合农牧民报销医药费用3267.4万元,人均补偿785元,实际补助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30.1%。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全市体育健儿2007年参加了摔跤、排球、游泳等5项次全国及全国分区比赛,获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3枚。参加自治区级青少年比赛12 项,获金牌25枚,获银牌17 枚,获铜牌24 枚。目前全市有体育人口70.93万人,占到全市总人口的41%。100%的中小学实施《学生体制锻炼标准》学生体育健康率达100%。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有职工人数308人。环境监测站4个,监测人员69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63个,完成治理项目投资2.98亿元。年末全市设立各级自然保护区7处。其中国家级的2处,分别为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5.54万公顷;自治区级的4个,分别为乌梁素海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阿尔其山叉子圆柏自然保护区、乌拉山天然次生林保护区和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6.43万公顷;市级自然保护区1处,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较低增长。据全市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07年末,全市出生人口1.65万人,人口出生率9.45‰;死亡人口1.07万人,人口死亡率6.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3‰,比上年增长0.39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174.19万人,比上年增加0.5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35万人,在少数民族人口中蒙古族人口8.41万人。城镇人口76.0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43.7%;乡村人口98.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56.3%。全市男性人口有89.22万人,女性人口有84.97万人。

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60元,比上年增加1350元,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6266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在城乡居民收入日趋增长的同时,消费水平随之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7029.45元,比上年增长15.3%,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0.6%,比上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5435元,比上年增加716元,增长15.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8%。其中,农民收入5510元,增加730元,牧民收入3877元,增加403元。农牧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达到1440元,占纯收入的比重为26.5%,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921.65元,比上年增长13.5%,恩格尔系数为39.3%,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亦不同程度有所增长。(见附表三)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城镇从业人员有19.36万人,纳入社会化管理的离退休人员达4.34万人。全年共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4.90亿元,养老金发放率100%。其中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13.28万人,增长10.1%;行政事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6.08万人,增长0.1%。共支付基本医疗保险费1.18亿元,增长18.1%;参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8.53万人和5.26万人,较上年分别增长50.0%和91.4%。社会福利事业更加完善。全市各类社会福利床位856张,收养人数51人;城镇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最低保障救济的户数为2.49万户,人数为4.96万人。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00万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091万元。

 注:1、本公报各项增加值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工业产品产量为全部工业企业产品产量。

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附表一)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195.35  1.6 

小麦 万吨 68.96  -18.5 

玉米 万吨 122.91  17.4 

油料 万吨 45.84  -2.4 

肉类总产量 万吨 21.08  -12.5 

猪肉 万吨 5.91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