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1 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2009年3月20日)

2008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积极的态度,过硬的作风和有力的措施,主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3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2.7亿元,增长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6%;第二产业增加值229.6亿元,增长2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7%;第三产业增加值116.8亿元,增长1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1:47.4:27.5演进为21.1:52.3:26.6。二产比例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一产和三产分别比上年下降4.0和0.9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型地位进一步确立。工业增加值完成195.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4%,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全年人均生产总值再创新高,达到25237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8.5%,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3633美元。

市场物价仍在高位运行。200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6.4%。其中,城市上涨7.2%,农村上涨6.0%。分项目看,全年食品类价格上涨17.1%;居住类上涨5.1%;烟酒及用品上涨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1%;衣着上涨1.0%。在食品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和油脂价格分别上涨31.1%和42.0%。分商品种类看,猪肉、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30.7%、53.6%和26.6%;鸡鸭价格分别上涨15.1%和6.3%;粮食价格上涨18.3%,涨幅比上年增11.7个百分点。从流通、生产、建设领域看,商品零售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5.8%、25.1%、12.5%和8.1%。(见附表四)

劳动就业形势较好。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88.9万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9.5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5万人,其中工业从业人员9.8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6.9万人。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不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4.8万人,其中,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为7.7万人;机关单位从业人员为2.4万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为4.7万人。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内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万人,通过各种渠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0.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人数0.2万人。城镇就业再就业培训1.1万人次。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3.8万人次,其中农牧区劳动力技能培训1.4万人次。年末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9亿元,增长27.1%。财政支出同步增长,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80.5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医疗卫生支出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4%;教育支出10.6亿元,比上年增长32.7%。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较弱,城乡一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运行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产业深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较低。

二、农业

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全市继续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深入推动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为844.9万亩,比上年增加10.1万亩,增长1.2%。粮食播种面积为431.6万亩,比上年增加11.9万亩,增长2.8%。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92.1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增长0.7%;玉米播种面积为219.6万亩,比上年增加11.3万亩,增长5.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385.0万亩,比上年增加7.7万亩,增长2.0%;耕地内牧草面积28.2万亩,比上年减少25.2%。粮经草比例由上年50.3:45.2:4.5调整为今年的51.1:45.6:3.3。

农作物产量较快增长。全市粮食总产量为43.0亿斤,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小麦总产量为14.2亿斤,比上年增长2.7%;玉米总产量为28.2亿斤,比上年增长14.5%。油料总产量为10.6亿斤,比上年增长15.3%。其中,花葵总产量为6.5亿斤,比上年增长2.2%;油葵总产量为4.1亿斤,比上年增长45.1%。西瓜总产量为5.0亿斤,比上年增长0.3%;番茄总产量为45.4亿斤,比上年增长12.8%。 (见附表一)

林业生产发展稳定。年末全市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4.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3万公顷;飞播造林0.7万公顷。完成更新造林面积0.1万公顷。完成成林抚育面积22.5万公顷。完成幼林抚育面积7.4万公顷。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我市畜牧业发展由重养殖规模进一步向重养殖效益转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5%,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904.2万头(只),比上年减少1.3万头(只),减幅为0.1%。其中,农区牲畜头数为698.9万头(只),比上年增加3.8万头(只);牧区牲畜总头数为205.4万头(只),比上年减少5.1万头(只)。牧业年度羊的存栏达到819.9万只,比上年减少5.3万只。畜群、畜种结构不断优化,良种、改良种畜头数达到876.6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比重为96.9%。能繁母畜达到530.5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比重为58.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牲畜出栏速度加快。日历年度牲畜出栏总数为837.1万头(只),比上年下降3.8%,出栏率为107.5%,比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养牛业发展稳定,全年奶牛总头数达到10.8万头。

农牧业机械化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为33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8%。机耕地面积51.2万公顷,增长9.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0.0亿元,增长30.1%。分所有制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7.5%;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72.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97.4%;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20.2%。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108.4 亿元,增长29.5%;轻工业增加值71.6亿元,增长31.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农畜产品加工业、矿山工业、化学工业和电力生产供应业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到90%以上,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了91.6%。在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多数工业产品产量均有了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