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1 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2008年3月20日)

2007年是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实现巴彦淖尔新跨越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进程,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扎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继续加强优势特色支柱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全市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5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9.0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68.51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7.63亿元,增长18.9%。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上年的26.0:44.9:29.1调整为25.1:47.4:27.5。二产比例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一产和三产分别比上年下降0.9和1.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3%,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型地位基本确定。全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了20000元大关,达到20423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7.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2686美元。

市场物价明显上涨。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4.0%。其中,城市上涨5.6%,农村上涨3.9%。分项目看,全年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10.8%;在构成食品价格指数的16个中类指数中有15个指数呈上涨趋势,只有1类指数价格略微下降,食品价格总体呈现出全面上涨的态势。居住类上涨4.7%;烟酒及用品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1%。其中在食品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和鲜蛋价格同比上涨33.4%和25.6%。从具体商品看,猪肉、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48.0%、20.3%和33.6%;鸡鸭价格分别上涨24.7%和22.9%。粮油价格继续攀升。今年我市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6%。其中,大米价格同比上涨3.5%;粮食制品价格同比上涨11.3%。全年我市油脂类价格同比上涨30.6%,其中,食用植物油价格同比上涨26.6%;植物油制品同比上涨16.4%;其他油脂类价格同比上涨47.5%。从流通、生产、建设领域看,商品零售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3.1%、3.4%、5.7%和3.1%。(见附表四)

劳动就业稳定发展。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88.8万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9.9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8万人,其中工业从业人员9.7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6.1万人。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不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4.91万人,比上年增长3.3%。其中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为7.87万人;机关单位从业人员为2.34万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为4.70万人。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内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6万人,通过各种渠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0.52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0.21万人。年末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年内完成财政总收入45.50 亿元,比上年增长54.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39.94亿元,增长46.2%。财政支出同步增长,2007年全市财政总支出为67.70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在财政支出中,地方财政支出为45.1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政府性基金支出7.9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倍。七个旗县区财政收入全部呈两位数的增长态势,其中乌后旗财政收入首次超过临河,达12.51亿元,列七个旗县区的首位。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8%,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物价上涨较快, 给工农业生产及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较多。

二、农业

农业经济健康发展。2007年全市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积极落实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146.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统计,2007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为834.81万亩,比上年增加38.02万亩,增长4.8%。粮食播种面积为419.74万亩,比上年增加12.10万亩,增长3.0%。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90.75万亩,比上年减少17.1%;玉米播种面积为208.27万亩,比上年增长27.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377.34万亩,比上年增长11.1%;耕地内牧草37.73万亩,比上年减少23.6%。粮经草比例由上年51.2:42.6:6.2调整为今年的50.3:45.2:4.5。多数农作物产量呈增长态势,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39.1亿斤,比上年增长1.6%。其中:玉米总产量为24.6亿斤,比上年增长17.4%;油料总产量为9.2亿斤,比上年减少2.4%。其中:油葵总产量为2.8亿斤,比上年增长82.0%;甜菜产量为12.6亿斤,比上年增长21.8%。瓜类产量为12.9亿斤,比上年增长2.4%。(见附表一)

林业生产发展较快。年末全市完成造林面积7.17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26万公顷;完成幼林抚育面积8.96万公顷。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2007年,我市畜牧业发展由重养殖规模转向重养殖效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4%,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905.50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64.65万头(只),减幅为6.7%。其中,农区牲畜头数为695.06万头(只),比上年减少44.04万头(只);牧区牲畜总头数为210.44万头(只),比上年减少20.61万头(只)。牧业年度羊的存栏达到825.15万只,比上年减少52.29万只。畜群、畜种结构不断优化,良种、改良种畜头数达到881.91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比重为97.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能繁母畜达到509.13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比重为56.2%。牲畜出栏速度放慢,全年(日历年度)牲畜出栏总数为870.08万头(只),比上年下降10.3%,出栏率为104.11%,比上年下降9.17个百分点。养牛业发展稳定,2007年我市共购进奶牛0.31万头,年末奶牛总头数达到11.50万头,比上年增长1.9%。

农牧业机械化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为292.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7%,机耕地面积46.79万公顷,增长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