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16.4亿元,比上年增长49.2%;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38.6%,比上年提高25.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58.4,比上年提高53.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建筑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年内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共56家,从业人员2.0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为44.8亿元,比上年增长44.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516.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424.1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28.8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大幅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5.2亿元, 比上年增长27.2%。分城乡看,城镇完成投资274.2亿元,增长15.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亿元,增长1.4倍。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2.8亿元,下降16.2%;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22.4亿元,增长25.7%。从主要行业投资看,农林牧渔业投资22.4亿元,增长75.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87.6亿元,增长69.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5.3亿元,增长19.7%。从投资主体看,全年国有经济投资完成133.5亿元,增长7.4%;非国有经济投资完成201.7亿元,增长36.8%。 投资项目进展良好。全年新开工项目602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60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倍和14.1%。全部建成投产项目20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26.6%。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的投资为22.4亿元,比上年增长3.7%;第二产业投资为186.3亿元,增长32.5%,其中工业投资185.3亿元,增长32.5%,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5.3%,比上年同期增长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26.5亿元,增长15.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2.2亿元,比上年增长87.2%。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4.6亿元,增长1.3倍。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分地区看,市区的零售额实现29.1亿元,增长27.8%;县的零售额实现39.7亿元,增长24.8%;县以下的零售额实现21.9亿元,增长21.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总额72.4亿元,增长25.7%;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实现14.4亿元,增长24.9%;其他行业的零售额实现3.9亿元,增长10.1%。 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年内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86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0%。其中进口完成19668万美元,增长1.4倍。 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76项,投资总额达416亿元。(包括续建项目,以下同),其中,国内(区外)项目92项,投资总额176亿元。区内(市外)项目184项,投资总额240亿元。 共计引进国内资金到位176.4亿元,比上年增长 25.7%。其中,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110.8亿元,增长32.0%,引进区内(市外)资金到位65.6亿元,增长16.5%。新开工亿元以上的大项目43项,投资总额133亿元,引进资金到位91.8亿元,占全市资金到位总额的52.1%。实际利用外资4685万美元,增长11.7%。甘其毛都口岸全年进出口货物吞吐量29680吨,较去年增长了3倍。进出口货物量累计成交额为5.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4.7倍。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公路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改建公路4662公里,其中完成农村牧区油路里程1379公里。新建公路中,三级以上油路688公里,四级通村油路691公里。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19296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0公里,位居全区第三。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3029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57.3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下降8.2%和1.9%;完成公路客运量2809万人,旅客周转量26.23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4.8%。 邮电通讯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72亿元,增长18.0%。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23.9万户,比上年下降7.2%;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9.5 万户,比上年增长61.3%。移动电话普及率为74.5部/百人。互联网络注册用户达到6.7万户,比上年增长46.8%。全年共完成邮政特快专递19.7万件,报刊期发14.54万份,函件272.87万件,包件6.12万件。 旅游业健康发展。我市的旅游景点、旅游涉外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已发展到79家,其中旅游景区点48家,国内旅行社19家,国际旅行社1家,星级饭店11家。旅游全年接待人数114.4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6.0%,旅游业总收入13.6亿元,较上年增长30.0%。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5.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5.1亿元,增长16.3%;中长期贷款81.1亿元,增长18.1%。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84.7亿元,现金支出886.1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8.3%和7.3%,收支相抵后,货币净投放1.4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6.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财产险收入2.0亿元,增长85.4%;人寿险收入4.8亿元,增长38.4%。保险业务支出1.8亿元,比上年增长61.7。其中,财产险支出1.0亿元,增长1.0倍;人寿险支出0.8亿元,增长29.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国有独立)11个。全市共取得国家重点认定新产品13个,国家驰名商标4个,自治区名牌产品13个,自治区著名商标12个,自治区科技名牌产品4个。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6家。截止到2008年底,我市共获得专利726项,较2007年年底的671项增加了55项。 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0.7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0.7万人;普通中学77所,普通中学在校生数为9.9万人;小学178所,小学在校生数11.1万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1%。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我市成功举办了“河套文化建设成就展”“、”全市河套二人台艺术优秀节目展演“和”全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等大型文体活动50多场,观众达50多万人次;继续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共送戏470多场,送书4380多册;全面推进电影放映”2131“工程,完成一万多场放映。艺术创作繁荣活跃。参加第五届”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小戏汇演,我市作品《秤婆婆》荣获二等奖,《中秋时节》、《调查》荣获三等奖,并有5名演员荣获优秀演员奖。全市新建和改扩建文化站18个,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文化室56个和农牧民健身工程点63处,并争取了20个”草原书屋“建设项目。年末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1.7%;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5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1%;《巴彦淖尔日报》全年发行393万份。《巴彦淖尔市晚报》全年发行375万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