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年末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共53家,从业人员1.09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4.8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3.97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11.83亿元。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09亿元,比上增长2.7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1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2.7%。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完成投资4.97亿元,同比增长1.3倍;地方项目完成投资205.17亿元,比上年增长31.8%。从投资主体看,非国有单位投资积极性增强,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动力。国有单位完成投资60.88亿元,下降8.3%,占全市投资总额的29.0%;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49.27亿元,增长62.3%,占全市投资总额的71.0%。路网建设方面,海流图至甘其毛道口岸公路已完成征地拆迁和全部路基及桥涵工程,临河过境高速公路也已开工建设,支线机场选址正式被国家民航总局批复同意;电网建设方面,小佘太110KV输变电工程、东升庙一厂汉220KV输变线路、炭窑口110KV变电增容工程已投运,龙源、鲁能、天兰等风电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建设方面,新区写字楼、宾馆主体工程已封顶,新区金川大道已完成改造并通车。

投资向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倾斜。为夯实发展的基础,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强了电力、农业等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65亿元,比上年增长98.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6.02亿元,增长62.2%。其中,工业投资123.25亿元,增长61.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2.48亿元,下降10.5%。分行业看,农林牧渔水利业完成投资18.29亿元,增长1.2倍;电力工业完成投资46.43亿元,增长35.5%。

重大项目推进顺利。全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30个,共完成投资103.7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9.4%。其中,乌拉山三期扩建工程2×300兆瓦空冷机组完成投资17.08亿元;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10万吨/年锌冶炼项目完成投资5.50亿元;巴彦淖尔市飞尚铜业有限公司铜冶炼项目完成投资5.26亿元;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番茄包装和4000万件包装盒生产线完成投资3.36亿元。

投资效益显著。全市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建成投产项目43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8.2%;新增固定资产149.7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1.3%。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铁矿石成品矿开采70万吨/年,生铁72万吨/年,啤酒10万吨/年,城市自来水供水6万吨/年。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分地区看,市的零售额实现18.93亿元,增长21.8%;县的零售额实现27.20亿元,增长14.5%;县以下的零售额实现14.83亿元,增长12.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总额48.45亿元,增长20.3%;餐饮业营业额8.12亿元,增长15.3%;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4.40亿元,下降14.2%。

对外贸易平稳发展。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2326万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完成出口9043万美元,同比增长1.5%;完成进口3283万美元,同比增长19.9%。从出口的产品看,绒毛及制品出口2464.89万美元,下降71.7%;番茄酱自营出口2319.88万美元,同比下降7.8%;化工产品出口1441.06万美元,同比增长99.67%。向北开放继续推进,与蒙古国南戈壁省边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全年边贸进口2520.16万美元。其中,煤炭进口2398.04万美元,增长1倍,占边贸进口总额的95.2%。

招商引资呈现新局面。根据资源优势和产业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瞄准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促成投资合作。四川天河化工、金牛煤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引进落地建设,中基番茄、鲁花葵花油加工等重大项目投产运行。2006年,全市共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14.6亿元,增长35.3%。其中,引进国内(区外)资金67.7亿元,同比增长30.4%;引进区内(市外)资金46.9亿元,增长44.0%。

六、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建设成绩斐然。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8331公里,等级公路总里程达65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2公里;一级公路22公里;二级公路498公里;三级公路1417公里;四级公路4376公里。等级公路率为35.5%。公路密度百平方公里达27.66公里。乡村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全市乡村道路总里程达到1450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267公里,乡镇(苏木)通公路率达100%。客货运输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3071万吨,较上年增长17.2%;完成货物周转量52.5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1%;完成公路客运量2578万人,旅客周转量23.32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1.3%和17.7%。

邮电通讯业蓬勃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94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30.09万户,比上年减少13.5%,平均每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达56.9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4.81万户,平均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达37.4部。互联网络注册用户达到2.73万户,比上年增长4.2%。

旅游业发展加快。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积极打造具有西部民族风情的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形势良好。年末全市共有旅游企业55家,其中,国内旅行社16家,国际旅行社1家,星级饭店11家。据初步统计,2006年共接待游客112.9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59万人(次)。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7.41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9.71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74.81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9.19亿元,增长35.8%;中长期贷款63.10亿元,增长31.9%。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30.91亿元,现金支出839.1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10.7%。收支相抵后,货币净投放8.20亿元,比上年下降52.4%。

保险业健康发展。2006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财产险收入0.77亿元,增长11.5%;人寿险收入2.97亿元,增长16.7%。保险业赔款支出0.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0.37亿元,增长19.9%;人寿险赔款支出0.12亿元,增长22.6%。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81万元,比上年增长82.3%。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国有独立)11个,从业人员663人。年内荣获自治区级奖励的科技成果1项,授权专利56项。认定登记各类技术合同72项,合同成交金额8600万元。全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175万元,同比增长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