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为18.22亿元,比上年增长82.1%。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达到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反映工业企业效益状况的七项指标均好于上年,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5.95%,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40.99%,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17.45,比上年提高55.9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年末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共53家,从业人员1.03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2.0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8.92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10.39亿元。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30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8.38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47.1%。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13亿元,比上年下降8.7%;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56.25亿元,比上年增长48.3%。从投资主体看,非国有投资积极性增强,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动力。国有单位完成投资66.43亿元,增长18.4%,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91.95亿元,增长78.3%。交通建设方面,完成了哈磴高速公路建设,实施了乡乡通油路工程和村村通砂石路工程;电网建设方面,实施了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完成了乌不浪口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水利建设方面,实施了河套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改造与加固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工程;生态建设方面,结合牧区退牧转移,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北四期防护林等工程。

投资向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倾斜。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缓解交通、电力等瓶颈制约,夯实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强了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91亿元,比上年下降15.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7.69亿元,增长76.2%。其中,工业投资76.24亿元,增长74.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9.78亿元,增长37.7%。分行业看,电力工业完成投资34.28亿元,增长1.5倍;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33.75亿元,增长16.6%。

重大项目推进顺利。全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13个,共完成投资71.8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5.3%。其中,哈磴高速公路完成投资29.06亿元;临河热电厂2×30兆瓦机组供热工程完成投资14.71亿元;乌电三期完成投资9.67亿元;紫金公司10万吨锌冶炼完成投资4.50亿元;内蒙古天义番茄加工生产线完成投资1.50亿元。

投资效益显著。全市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建成投产项目65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82.1%;新增固定资产114.6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2.3%。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铁矿石成品矿开采224.50万吨/年,生铁78万吨/年,乳制品18.08万吨/年,城市污水处理能力6万吨/年。

招商引资工作呈现新局面。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娃哈哈、飞尚、中基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全市共引进国内到位资金84亿元,增长32.4%。其中,引进国内(区外)资金52亿元,同比增长76%;引进区内(市外)资金32亿元,增长45%。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分地区看,市区的零售额实现15.55亿元,增长19.1%;县的零售额实现23.75亿元,增长16.0%;县以下的零售额实现13.14亿元,增长15.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总额40.27亿元,增长17.1%;餐饮业营业额7.04亿元,增长17.6%;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5.12亿元,增长11.9%。

对外贸易略呈降势。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1643.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7 %。其中,私营企业完成进出口 总额7573.91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4069.99万美元。从出口的产品看,农畜产品出口6529.48万美元;化工产品出口721.74万美元。出口的主导产品有无毛绒、番茄制品、羊绒衫、脱水菜等。

六、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建设成绩斐然。2005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8894公里,等级公路率为88.1%,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公路密度百平方公里达13.8公里,位居自治区领先水平。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到2005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29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53%。其中,村道等级公路3212公里,乡镇(苏木)通公路率达100%,通油路率达82.3%。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哈磴高速公路的建成改写了我市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客货运输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620万吨,较上年增长12.2%;完成货物周转量43.7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3.0%;完成公路客运量2316万人,旅客周转量19.81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3%和13.7%。

邮电通讯业蓬勃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4.1%。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34.8万户,比上年增长9.8%,平均每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达66.8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8.5万户,平均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达22.3部。互联网络注册用户达到2.62万户,比上年增长8.7%。

旅游业发展加快。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积极打造具有西部民族风情的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形势良好。年末全市共有旅游企业11家,其中,国内旅行社10家,国际旅行社1家,星级饭店13家。据初步统计,2005年共接待游客94.2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9346人(次)。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7.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8.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3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0.40亿元,增长11.4%;中长期贷款47.85亿元,增长53.4%。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41.03亿元,现金支出758.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9.3 %。收支相抵后,货币净投放17.22亿元,增长81.5%。

保险业健康发展。2005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32347.38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财产险收入6907.20万元,增长31.1%;人寿险收入25440.18万元,增长12.2%。保险业赔款支出4078.68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3096.70万元,增长29.2%;人寿险赔款支出981.98万元,增长3.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