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6.7亿元,同比增长52.8%,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跨省区项目)完成595.9亿元,同比增长55.2%。 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跨省区项目)按经济建设性质划分,新建投资完成474.1亿元,增长43.0%;扩建投资完成31.1亿元,增长33.0%;改建投资68.2亿元,增长215.3%。 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达到13.8亿元,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了改善。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02.0亿元,增长69.9%,其中工业投资完成400.4亿元,增长67.4%,投资进一步向优势行业集中,电力、煤炭、炼焦、化工行业是拉动工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这4个行业共完成投资308.3亿元,占工业投资的77.0%。第三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共完成200.9亿元,增长30.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房地产、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完成84.2亿元、40.7亿元和43.1亿元,分别增长35.4%、138.6%、9.5%。 投资建设资金到位良好。全市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跨省区项目)中,本年到位资金为637.0亿元,同比增长64.4%。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为21.4亿元,同比下降29.8%;国内贷款为96.0亿元,同比增长4.1%;企业自筹资金486.0亿元,同比增长101.8%,占本年资金来源的比重为76.3%。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及其融通机制呈现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趋势。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7亿元,增长15.6%。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市的消费品零售额82.3亿元,增长15.9%,所占比重为45.0%;旗县的消费品零售额68.3亿元,增长17.8%,所占比重为37.5%;旗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2.0亿元,增长10.4%,所占比重为17.5%。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9.7亿元,增长15.8%;餐饮业零售额28.3亿元,增长16.0%;其他行业零售额4.7亿元,增长7.3%。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2006年,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中汽车、石油、家用电器等消费热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8.5%、27.3%和11.5%,其中汽车零售额达到18.2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达到38.4%。消费结构升级呈现明显加快的特征。此外,市场上其他各类商品销售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限额以上企业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43.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9.1%、书报杂志类增长19.1%。 六、对外经济 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不含煤炭)4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71.4%,其中进口总额10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8.1%;出口总额37500万美元,同比增长46.1%。 从出口看,加工贸易增长速度快于一般贸易,一般贸易出口364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5%,而加工贸易出口593万美元,增长114.1%。从进口看,一般贸易进口9417万美元,增长309%,加工贸易进口6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2.4%,机电产品进口2851万美元,增长5倍。 利用外资取得稳步进展。全市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数达17个;合同外资金额18558万美元,增长30.4%;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0102万美元,增长93.2%。年末全市工商部门注册的“三资”企业数达89家。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15.7亿人公里,增长5.4%,公路客运量2102万人,增长5.0%;公路货物周转量160.0亿吨公里,增长33.0%,公路货运量为21330万吨,增长35.0%。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2006年全市邮电通信业务总量为170341万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65137万元,邮政业务总量5204万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00.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8.4万户,其中ADSL用户4.5万户。全年订销报纸1830万份;杂志104.5万份;收寄函件205.6万份;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共完成16.1万件。 年末全年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25家;4A级旅游景点5个;各类旅行社39家。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81万人次,同比增长22.9%,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23.4亿元,增长25.5%。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保持健康运行态势。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097.3亿元,增长33.4%;金融机构现金支出2124.7亿元,增长34.0%,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净投放现金27.4亿元,同比增加13.8亿元,增长102.1%。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391.9亿元,增长27.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88.4亿元,增长27.0%,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14万美元,增长134.7%。存款中,企业存款为122.2亿元,增长30.5%;城乡居民储蓄为199.3亿元,增长21.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88.4亿元,增长40.6%,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112.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1.8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388.2亿元;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9万美元,下降73.8%。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196.2亿元,增长33.4%,中长期贷款183.8亿元,增长48.4%,个人消费贷款为20.6亿元,增长42.8%。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年内全市新增保险公司3家,总数达9家。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94488万元,同比增长26.4%,其中财产险收入43481万元,增长32.9%;寿险收入44794万元,增长21.5%;健康险收入2506万元,增长46.7%;人身意外伤害险收入3707万元,增长7.5%。全市保险公司各项赔款和给付25493万元,增长32.4%,其中财产险赔款和给付19282万元,增长29.3%;寿险赔款和给付4002万元,增长56.5%;健康险赔款和给付921万元,增长18.1%;人身意外伤害险赔款和给付1289万元,增长26.9%。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2006年全市有成人高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普通高中24所,普通初中53所,职业高中8所,职业初中20所,普通小学167所,幼儿园118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普通初中毛入学率153%,普通初中辍学率0.5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科研机构实力不断加强,科研队伍保持稳定。2006年末全市获各类科技成果22项,同比增长1.1%;全年专利申请56件,增长5.7%,授权专利48件,增长14.2%;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8项,成交金额19656万元,向市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11084万元。 十、文化和卫生 全市文化、艺术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其中有乌兰牧骑7个;文化馆(包括群众艺术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视事业保持较高发展水平,2006年全市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台,调频台9台,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4.5%;2006年底,全市拥有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台,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89.3%,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10940户,较上年提高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