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保持较快发展,交通、通讯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运输和通讯条件明显改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公路货运量4007万吨,增长20.7%,公路货物周转量27866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2%。全年公路客运量1021万人,增长18.6%,公路旅客周转量7299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4%。

邮电通讯业继续加快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6.11亿元,比上年增长42.5%。长途电话1685.8万次,比上年增长25.0%;本地计次制电话用户166621户,增长34.7%;移动电话期末用户184710户,比上年增长109.2%。函件346.1万件,下降8.8%;无线寻呼期末用户34800户,下降21.4%。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1年,我市消费品市场一直呈现红红火火的景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按销售地区分,市的零售额9.35亿元,增长19.3%;县的零售额13.09亿元,增长13.5%,县以下的零售额8.83亿元,增长8.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22.31亿元,增长14.1%;餐饮业销售额4.18亿元,增长24.0%;制造业销售额1.52亿元,增长4.3%;其他销售额3.26亿元,增长4.5%。

市场物价逐步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5%,比上年下降了0.5%。居民消费的各大项中,烟酒日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等大项价格有所回落;食品、交通通讯工具、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居住等大项价格略有回升。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9.5%。比上年回升了1.4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

2001年,我市对外贸易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4765万美元,增长34.9%。其中,出口总额23374万美元,增长35.9%,进口总额1391万美元,增长20.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78亿元,比上年增长6.8%,上划中央两税收入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全年财政支出23.41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109.7%。

金融运行相对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1.20亿元,增长17.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9.37亿元,比年初减少0.94亿元,下降4.6%;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11亿元,比年初增加10.49亿元,增长19.6%;居民储蓄存款增势仍强。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2.44亿元,比年初增加18.47亿元,增长19.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0.35亿元,比年初增加6.73亿元,增长12.6%。中期流动资金贷款8.60亿元,比年初增加0.03亿元,增长1%。中长期贷款42.95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1.76亿元,增长了37.7%。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22.53亿元,现金支出449.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7%和24.5%,收支相抵,全年货币净投放27.44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0536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财产险8283万元,增长15.4%;人寿险收入12253万元,增长21.3%,保险赔付额达4653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财产险赔付额3737万元,比上年增长7.3%,人寿险赔付额916万元,比上年增长28.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年内全市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共计2746万元。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年内共取得科技成果25项,其中重大成果16项,获自治区奖励有5项;年内共申请专利32项。

2001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发展。年末全市共有高等教育学校(含成人)1所,在校生1313人(不含电大),中等专业学校(含成人)9所,在校生5584人;普通中学89所,在校生71282人,教职工5661人;职业中学54所,在校生25958人,教职工2535人;小学354所,在校生107983人,教职工7811人;幼儿园74所,在园人数24496人,教职工1432人。

十、文化卫生和教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其中乌兰牧骑6个,有艺术表演场所3个,年末拥有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9个。年末全市拥有广播发射台138座,其中中波广播发射台5座,调频广播发射台13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0%;拥有电视转播发射台75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9%。年末有线电视用户7.5万户。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205个,比上年增加了44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9个,比上年减少10个,主要原因是撤乡并镇,合并了卫生院,卫生防疫机构10个,与上年持平,妇幼保健机构9个,与上年持平。年末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3970张,其中,医院2461张,卫生院1346张,妇幼保健机构98张。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688人,比上年增加184人,其中,医院2417人,卫生院1460人,卫生防疫机构517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拥有中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有1709人,比上年增加334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环保系统职工人数达到255人,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30人。确定自然保护区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72046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个,拥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生态示范区面积33333公顷。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2.5平方公里,新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13.3平方公里。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10954万元。2001年我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生态移民,退耕还林还草,黄河两岸治理,水土保持等都列在了重点建设项目内,但从目前看来,效果还不是很明显,环境保护将是全社会共同进行的一个漫长工程。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43‰,人口死亡率为3.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1‰,年末全市总人口1328321人,比上年末增加15834人,增长1.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由于行政、事业人员工资的普遍上调,我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0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8元,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95元,比上年增长8.8%。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28台,电脑10台,家用汽车5辆,移动电话84部,影碟机36台。城镇居民生活正一步步向小康迈进。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旱灾影响有所下降,全年实现2077元,比上年下降5.8%,其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6元,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元。农牧民每百户拥有彩电56台,冰箱15台,摩托车62辆,家用汽车5辆,移动电话12部。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年末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2.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1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