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1 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2001年,是进入新千年,跨入新世纪,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深化二次创业的关键性一年。一年来,我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市委扩大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借撤盟设市的东风,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使我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牧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牧民增收难,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8亿元,下降3.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88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44.55亿元,增长22.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012元,增长11.7%。

二、农业

2001年,我市连续第三年遭受了特大旱灾,长期的持续干旱给广大农村牧区特别是旱作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困难,但由于各地积极开展抗灾自救和种植结构的及时调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略有下降,下降3.0%。

种植结构继续有所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为58.1:41.9。由于旱灾严重,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产量均有所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为58.82万吨,比上年减少7.91万吨,下降11.9%。其中,小麦产量下降18.5%,玉米产量下降1.4%;油料总产量9.19万吨,比上年减少2.52万吨,下降21.5%;甜菜总产量8.04万吨,比上年减少0.62万吨,下降7.2%。

由于持续干旱,2001年,我市8343万亩草场中有50%的草场未能返青,牲畜饮水极其困难,饲草料严重不足,但由于政策性引导的作用,我市部分旗区的农牧民大量从外地购进小牲畜,使得牲畜头数有所增加。据牧业年度统计,我市家畜总头数625.8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8%,其中,大牲畜下降17.7%;羊增长3.9%;猪下降7.0%;牲畜总增头数为221.02万头(只),总增率为35.94%。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569.40万头(只),比重为90.98%。年末牲畜出栏总数为248.46万头(只),比上年下降7.82%。牲畜出栏率为59.40%,比上年提高了1.41个百分点。其中大牲畜、羊、猪分别出栏5.42万头、186.84万只和56.20万口,出栏率分别为24.47%、53.15%和126.07%。肉类总产量为8.44万吨,比上年减少0.48万吨,下降5.4%,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是5.06万吨、0.29万吨和2.72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5.6%,增长44.7%和下降9.3%;奶类总产量2.31万吨,比上年减少0.26万吨,下降9.8%;羊毛产量7514吨,比上年减少747吨,下降9.0%。山羊绒产量为733吨,比上年增加174吨,增长31.1%。

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41.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0%,农用拖拉机27086台,比上年增长了0.2%;农用排灌机械53273台,比上年增长2.8%;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11429台,比上年增长2.2%。,农用运输车28315辆,比上年增长26.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58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9%;化肥施用量(折纯)4.79万吨,比上年增长2.3%;农村牧区用电量1.74亿度,比上年增长2.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9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重工业发展速度快于轻工业。2、各种经济类型工业齐头并进,集体企业增长尤为迅速。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特别是重工业产品多数增长,轻工业产品略有下降。原煤完成3629.44万吨,增长24.7%;铁合金3.80万吨,增长6.5倍;纯碱8.50万吨,增长5.7%;水泥128.75万吨,增长3.4%;生铁11.63万吨,增长79.8%;电子元件19094万只,增长44.6%;发电量95.17亿度,增长6.1%;白酒6613吨,下降19.4%,呢绒32万米,下降40.7%,羊绒衫428万件,比上年下降7.8%。4、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4.24%,比上年提高8.87个百分点;产销率99.67%,比上年下降1.0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7.75%,比上年提高0.7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3.10%,比上年提高7.61个百分点;工业成本利润率9.12%,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29次,比上年快0.07次;资产负债率51.99%,比上年下降1.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71218.59元/人,比上年增长28.36%。年末亏损企业20户,亏损企业亏损额2666万元,比上年增亏378.7%。

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业增加值1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全市资质在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工程个数为560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235个;施工面积达125.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2.7万平方米,实现利润总额7143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我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积极财政政策的良好机遇,借助撤盟设市,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5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6.85亿元,增长17.6%;更新改造投资4.47亿元,增长1.1%;房地产开发投资1.88亿元,增长41.1%;其它投资0.86亿元,增长71.4%。

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农林牧渔业、电力、建筑、服务等行业投资加快,优势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林牧渔业投资2.66亿元,增长69.2%;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15.65亿元,增长67.4%,建筑业投资0.30亿元,增长87.4%;社会服务业投资3.65亿元,增长83.6%;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投资0.14亿元,增长149.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投资476万元,增长217.3%,在各行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两大基础设施投资额为最高,分别是15.94亿元和15.65亿元,占各行业投资总额的58.3%。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到年底,生态及生态移民工程完成投资5790万元;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飞播造林工程完成投资13804万元;砒砂岩治理、人畜饮水工程完成投资5096万元;节水灌溉、黄河南岸治理工程完成投资5386万元;水土保持工程完成投资5040万元,国华准格尔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完成投资111789万元;210国道包东段高速公路工程完成投资63460万元;鄂绒集团游泳馆、办公楼、纺织城及设备更新换代工程完成投资13901万元;东胜城区道路改造、绿化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3052万元;蒙西集团万吨纳米生产、热电煤三联、科技楼完成投资10974万元,准东铁路工程完成投资107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