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1 赤峰市统计局

生态保护和建设又有新进展。全市共有2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10.84万公顷,占赤峰市国土面积的12.3%;共有生态系统类型18个,野生生物类保护区3个,自然遗迹类4个,其中赛罕乌拉进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成立了9个保护区独立机构,建立了27个生态示范乡、104个生态示范村,18个生态示范试点乡、35个生态示范试点村,生态示范区总面积达2248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

气象服务取得明显进展。全年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天气预报准确,气象预测预报服务效果突出;地面测报错情率仅为万分之二;高空探测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人工增雨、高炮防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继续下降。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全市总人口为 457.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67‰,人口死亡率为4.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0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2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20元,增长11.5%,增幅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实现6358元,增加665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880元,比上年增长4.2%。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56元,比上年增加209元,增长11.3%,其中:农民2076元,增加213元,增长11.4%;牧民1829元,增加170元,增长10.2%。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1元,比上年增长5.9%。

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使用面积18.46平方米,增加0.29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19.39平方米,增加1.22平方米,其中: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9.79平方米,增加1.16平方米。牧民人均住房面积14.82平方米,增加1.9平方米。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4]

十三、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6417张,收养4706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96处。社会救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居民得到国家救济的达9.15万人,妥善安置了1061名退伍军人的生活和就业。

社会保险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年末全市有17.29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4.99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8%、4.6%。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使用面积、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为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