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增长加快。全年更新改造投资72.2亿元,占投资完成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5.1%提高到51.5%,提高了16.4个百分点。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70.4亿元;外商投资2630万元。在更新改造投资中,用于制造业的投资完成额达到36.5亿元,同比增长69.8%,占更新改造投资的50.6%。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生产能力:原煤开采60万吨/年;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135.2公里;新增中小学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学生席位4.6万个;新建一级公路14公里,改建公路282公里。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12.5%。 全年铁路完成货运周转量34234百万吨公里,比上年增加3623百万吨公里,增长11.8%;客运周转量2893百万人公里,比上年增加557百万人公里,增长23.8%;公路货运周转量2067百万吨公里,比上年增加72百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316百万人公里,比上年增加50百万人公里。民航旅客发运量7069人,发运行李27.2吨,发运货物和邮政0.4吨;旅客周转量770.5万人公里,货物、邮政和行李周转量3.01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亿元。邮政机构151个,邮路总长度3844公里,农村投递路线15887公里。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含小灵通用户)超过5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5万户。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固定电话90.8部,移动电话115.8部;百户农牧居民拥有固定电话45部,移动电话27部。 六、国内贸易 200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4.6亿元,增长19.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3.3亿元,增长15.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66.7亿元,增长17.4%;餐饮业8.0亿元,增长18.5%;其它行业3.2亿元,增长9.7%。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继续改善。全年商品销售总额8.7亿元,其中:批发企业6.0亿元,零售企业2.7亿元。 七、对外经济 2004年全市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137万美元,同比增加3791万美元,增长171.1%。其中进口总额2074万美元,同比增长8.8倍;出口总额5063万美元,同比增长109.1%。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2989万美元,同比增长35.2%。对外贸易伙伴增加,香港、韩国、日本仍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市场。 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保持大幅增长。全年一般贸易出口2423万美元,同比增长46.15%;加工贸易出口2637万美元,同比增长了246.44%。 从出口商品种类来看,植物产品类出口1278万美元,同比增长71.8%;活动物及产品类出口399.5万美元,同比增长223.6%;化工及相关产品类出口185.4万美元,同比增长12.1%:木及制品类出口102.2万美元,增长79.4%。出口下降的种类有:食品、饮料、烟酒类出口38.5万美元,下降64.6%。 利用外资形势继续看好,共引进市内外生产开发资金80.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61万美元。 八、金融、保险业 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2.3亿元,增长15.5%。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1.6亿元,增长13.9%。其中短期贷款144.2亿元,同比增长10.7%;中长期贷款40.8亿元,同比增长18.6%。 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30545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022万元;寿险保费收入21523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113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4470万元;寿险赔款及给付1643万元。 九、文化、教育和卫生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9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3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通广播的乡147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19%,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90座,通电视的乡147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9.71%,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有线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包括农村MMDS网用户在内,全市有线电视覆盖率已达9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2004年我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学生辍学率明显下降。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生15360人;普通高中招生19347人,在校生53994人;初中招生47600人,在校生141468人;普通小学13所,专任教师19352人,招生38315人,在校生23470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22人,在校生503人;幼儿园25所,招生26755人,在校生30489人。学龄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改善,小学入学率100%,比上年度提高0.1个百分点,升学率94.8%;初中入学率99.4%,比上年度提高1个百分点,升学率46%。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包括诊所)249个,在全市卫生机构中,医院35个;卫生院151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8个。医疗床位5188张,医院、卫生院床位4794张,占92.4%。卫生技术人员9391人,其中执业医师3993人,占42.5%,注册护士2135人,占22.7%。 十、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发展加快,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年末全市环保系统职工共有224人,环保机构20个。环境监测站7个,环境监测人员92人。自然保护区5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84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生态示范区3个,其中国家级3个(其中1个试点)。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个,达标区面积9.12平方公里,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环境法制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本年施工的污染治理项目5个,本年完成工业污染治理投资238.2万元,其中废气治理项目完成22.2万元;废水治理项目完成121万元;固体废物治理项目完成95万元。 十一、人口 年末全市总人口310.92万人。年出生人口3.11万人,出生率为9.81‰,年死亡人口1.67万人,死亡率为5.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5‰,比上年低0.95个千分点;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30.37万人,非农业人口80.55万人;乡村人口223.9万人,占72.0%,城镇人口87.02万人,占28.0%;蒙古族人口140.45万人,占45.2%;男性人口158.82万人,女性人口152.1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4:1。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随着各项增加居民收入措施的落实、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减免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