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赤峰市统计局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91.33,比上年提高59.33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8.79%,提高2.1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04.14%和11.27%,下降22.91和1.37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22.45万元/人,提高7.06万元。流动资金周转率3.9次,提高1.07次;主营业务收入实现706.46亿元,增长46.4%;利税实现97.72亿元,增长36.2%;利润实现67.29亿元,增长60.1%;全年产销率97.61%,产销衔接基本平衡。

全年原煤产量2566.11万吨,增长13.8%;发电量158.28亿千瓦小时,增长14.4%。其中,风力发电25.34亿千瓦小时,增长164.1%;铁矿石原矿量1614.38万吨,增长30.5%;钼精粉0.98万吨,增长9.2%;铁精粉296.82万吨,下降15.2%;十种有色金属25.72万吨,增长55%;黄金16397千克,增长53.3%;白银12373千克,增长9.7倍;粗钢118.09万吨,增长99.2%;粗铜12.47万吨,增长65.9%;水泥352.27万吨,增长7.5%;农用化肥(折纯)16.49万吨,下降14.6%;精制食用植物油0.99万吨,下降75.6%;鲜冷藏冻肉14.36万吨,增长28.1%;饮料酒21877万升,下降13%。[见附表3]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133个,比上年增加16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6.72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698.8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17.8%和24.7%,房屋建筑竣工率77.9%。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9亿元,实现税金3.44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5.9%和23.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7.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507.08亿元,增长22.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单位投资180.58亿元,增长24.2%;集体经济单位投资21.02亿元,增长163.4%;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48.4亿元,增长13.1%;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157.08亿元,增长20.2%。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438.96亿元,增长23.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2.17亿元,增长10.6%。

从产业投资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84.29、247.71和175.09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投资的16.6%、48.9%和34.5%,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下降3.5和2.1个百分点。从行业投资看,工业投资完成236.75亿元,增长12.5%,占规模以上投资的46.7%,所占比重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分别实现159.6%、167.1%和82.7%的较快增长。从登记注册类型看,非公经济类型增长较快。其中,私营经济完成投资89.19亿元,增长39.4%;个体经济完成投资6.03亿元,增长235.6%。

五、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20954公里,比上年增长4.4%,其中等级公路率达到78.9%。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8150万吨,增长2.9%;货物周转量49.58亿吨公里,增长3.3%。公路客运量2950万人,增长3.9%;客运周转量16.1亿人公里,增长3.1%。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2.6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1.05亿元,增长41.3%;邮政业务总量1.58亿元,增长13%。城市电话用户达到53.86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1.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92.5万户,增长50.4%。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0.67万户,增长17.2%。

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7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其中:海外游客2.7万人次,国内游客469.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实现50.1亿元,增长22.8%。其中国际旅游创汇123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49.12亿元。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分城乡看,市的消费品零售总额126.34亿元,增长25.8%;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63.67亿元,增长24.4%;县以下49.85亿元,增长22.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1.58亿元,增长24.6%;零售业零售额138.65亿元,增长24.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01亿元,增长25.2%;其他行业9.63亿元,增长23.1%。

七、对外经济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454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进口36014万美元,增长3.3%;出口9464万美元,增长35.6%。在进出口总额中“三资”企业完成7010万美元,增长15.7%;自营企业完成38468万美元,增长7.5%。

全年合同外资额331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5.9%。实际利用外商投资3225万美元,增长17.6%。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8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0.7亿元,增长21.5%。各项贷款余额312.69亿元,增长18.4%。

全年财产保险保费收入5.5亿元,增长41.5%;赔款支出3.02亿元,增长47.5%。人身险保费收入11.91亿元,增长64.8%;赔款与给付支出1.87亿元,增长26.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赤峰学院全年招收学生2166人,在校学生8167人,毕业生2095人;赤峰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全年招收学生1929人,在校学生4504人,毕业生583人;5所中等专业学校全年招收学生4105人,在校学生12144人,毕业生4109人。

年末全市初中和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17.4万人和30.1万人,入学率分别为99.36%和99.39%,辍学率分别为0.58%和0.12%。初升高升学率达到86.49%,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1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也有新发展。

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9.8万平方米,危房比例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23810台,图书892万册。

全年鉴定科技成果20项,其中获自治区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1个,博物馆7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和差转台204座,其中功率一千瓦以上47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4.1%,电视混合覆盖率92.4%。《赤峰日报》全年出版10394千印张。

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16个,其中医院64个,卫生院239个,采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3个。年末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实有病床位1447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7412人。卫生防疫、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不断加强。

全年体育健儿参加自治区级10大项比赛共获奖牌224枚,其中金牌38枚。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55次,参赛人数3.1万人次,其中体委系统举办12次,参赛人数0.91万人次。全年发展二级运动员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