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9所,比上年增加3所;全年招收学生10.71万人,比上年增长8.1%;年末在校学生31.6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9.81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8.63万人,分别增长14.5%和23.4%;全年毕业学生7.36万人,增长10.1%。年末全区有研究生培养单位9个,全年招收研究生3784人,比上年增长7%;年末在校研究生10722人,比上年末增长8.4%,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3831人,在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3382人,分别增长14.1%和11.6%。年末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00所,比上年增加24所;招收学生10.63万人,比上年下降6.8%;年末在校学生26.9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6%,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4.79万人,增长1.6%;全年毕业学生7.49万人,增长20.6%。年末有普通高中324所,全年招收学生18.16万人,比上年下降2.3%;年末在校学生54.11万人,比上年末下降3.6%,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4.59万人,少数民族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2.48万人;全年毕业学生18.76万人,增长10.3%。年末有普通初中990所,全年招收学生27.25万人,比上年增长8.4%;年末在校学生87.54万人,比上年末下降7%,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13万人,少数民族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8.37万人;全年毕业学生31.13万人,比上年下降3.4%。全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85%,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年末有小学3605所,全年招收学生25.02万人,比上年下降3.8%;年末在校学生155.27万人,比上年末下降2%;年末毕业学生27.21万人,比上年增长8.2%。全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3%,基本与上年持平。全区幼儿园在园幼儿30.69万人,比上年增长5.7%。 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37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36项,应用技术成果199项,软科学成果2项。全年专利申请2221项,授权专利1328项,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1.1%;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068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4亿元。其中向区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1.8亿元。 年末全区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680个,比上年增加131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3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有艺术事业机构148个,从业人员576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7%和2.2%;艺术表演团体109个,其中乌兰牧骑68个。年末全区有电影事业机构912个,从业人员3679人;全年生产故事片3部,制作蒙语译制片32部。年末拥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810个。拥有文化馆102座,公共图书馆113座,博物馆37座,档案馆140座,已开放各类档案160万卷。年末全区拥有广播电台1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7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4.05%,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14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2.72%,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年末全区有线电视用户282.91万户,比上年增长8.6%。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全年出版报纸34976万份,其中蒙文版1547万份;出版各类期刊1426万册,其中蒙文版134万册;出版图书7140.47万册,其中蒙文版934万册。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7966个,比上年增加113个。其中,医院479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325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0个,妇幼卫生机构11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54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7.4万张,比上年增长0.2%。其中,医院拥有病床5.26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31万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0.24万张。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62万人。其中,医院拥有5.84万人,乡镇卫生院拥有1.72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0.57万人,妇幼卫生机构拥有0.47万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4.9万人,注册护士3.12万人,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农村牧区卫生事业不断加强,拥有农村牧区村级卫生室1.56万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6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1.9%。年内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旗县达到95个,覆盖农村牧区人口1434.4 万人,其中,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1180万人,比上年增长6.5%。 年内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1448枚。其中,国外获奖牌14枚。张小平获得北京奥运会拳击比赛冠军,实现了我区在奥运会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国内获奖牌1434枚,破自治区记录3项。 十一、环境保护 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96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86.3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87.52万公顷。全区拥有生态示范区25个。年末全区环境保护系统拥有职工5205人,比上年末增长17.5%;年末全区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97个,环境监测人员1362人。全区监测的1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10个,达到三级标准的5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出生人口23.63万人,人口出生率9.81‰;死亡人口13.34万人,人口死亡率5.54‰;人口自然增长率4.27‰,比上年下降0.21个千分点。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13.73万人,比上年增加8.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33.68万人,在少数民族人口中有蒙古族人口436.47万人。城镇人口1248.26万人,比上年增长3.5%,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51.7%;乡村人口1165.47万人,比上年下降2.8%,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48.3%。男性人口1240.18万人,女性人口1173.55万人。在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6.6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7.3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1元,比上年增加2053元,增长1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其中,人均财产性收入324.67元,人均转移性收入3030.7元,分别增长6.8%和2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27.04元,增长16.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8%,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56元,比上年增加703元,增长1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806.48元,增长12.5%;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3218.01元,增长15.5%;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631.69元,增长40.3%。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18元,增长11.1%。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每百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详见附表4] 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9.47万人,比上年增长5%;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5.5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7.7万人;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02.94万人,比上年增长6.6%;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全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3.7万人,比上年增长6%;全年有265.06万职工和108.64万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4.6%。全年共有198.85万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比上年增加28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