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1 临汾市统计局

2004年,在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带动下,与吃、穿、用、教育消费相关的热点商品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据对全市规模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商品销售统计,肉禽蛋类增长1.3倍,针纺织品类增长25.9%,儿童玩具类增长1.8倍,体育娱乐用品增长1.1倍,文化办公用品增长93.9%,电子出版物及音响器材类增长67%,化妆品类增长63.2%,金银珠宝类增长32.8%,书报杂志类增长24.7%。

规模以上贸易企业销售额强势增长。全市规模以上贸易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在2003年同比增长84.6%的基础上,全年仍比上年增长19.6%,占总额比例为13.8%。

七、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2004年,我市抓住国际经济复苏机遇,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经营主体、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2.28亿美元,增长1.01倍,其中,出口1.86亿美元,增长1.24倍;进口0.42亿美元,增长38.6%,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1.44亿美元。全市进出口总额超过3000万美元的企业3户,出口商品达到8类40多个品种,涉及轻工、机电、农产品、医药、化工、冶金等多个行业。

利用外资平稳发展。组织参加了中西部投资洽谈会、厦门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山西省投资贸易洽谈会等经贸活动。2004年全市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1家,比上年增加5家,合同利用外资5229万美元,增长67.7%。在加大吸引外资的同时,我市加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全市有30余家企业产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与世界500强企业合资、合作和有业务往来的企业达60多家。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事业稳步发展。到2004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013公里,比上年增加3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达到156公里,二级公路达到1548公里,三级公路3127公里。

公路货物运输稳定增长。2004年,全市全社会公路货物运输量7978万吨,增长2.7%;公路客运量5355万人次,下降5.7%;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11.7%,旅客周转量增长7.9%。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27亿元,增长68.1%。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04年底,全市电话(已装)交换机容量97.37万门,增长18.1%,年末固定电话82.5万部,增长21.1%,其中本年新增14.4万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8.3万部,增长22.3%,其中本年新增16.1万部;计算机互联网络注册用户5.2万户;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2677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0.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市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20.1部,比上年提高3.3部。

旅游市场基本恢复正常。2004年,全市旅游行业积极克服2003年“非典”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使旅游业不断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年来,全市成功举办了侯马新田春秋古都文化节、尧庙根祖文化旅游月、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吉县县城一壶口二级旅游路完成投资80%,霍州七里峪旅游公路已经完工,翼城舜王坪道路和景区建设正在启动。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27.5万人次,创收12.78亿元人民币。其中来临旅游、访问、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8812人次,增长1.58倍;旅游外汇收入378.4万美元,增长1.73倍。全年新批旅行社7家,年末全市旅行社达到31家。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全市财政总收入一年内突破40亿元、50亿元两个大关,达到58.86亿元,增长58.2%,比上年增收21.6亿元,是建国以来我市财政增收最多的一年。财政收入亿元以上的县(市、区)达到11个,其中超3亿元的县(市、区)达到6个。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9.7亿元,增长44.9%,其中,工商税收完成13.77亿元,增长40.8%;农业四税完成5532万元,增长4.3%。在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不但确保了公教人员基本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其他各项重点支出,而且公共财政支出逐渐加大。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执行43.92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其中,农业支出增长75%、文化事业费支出增长21.8%、教育支出增长22.3%、科学支出增长24.2%、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103.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8.5%。按现行财政体制,17个县市区和2个开发区以及市本级全部实现当年收支平衡,其中8个县还消化了历年赤字2490万元。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稳步增长,现金投放平稳。2004年末,全市广义货币M2余额589.8亿元,增长21.2%;狭义货币M1余额206.6亿元,增长29.3%;市场流通中现金M0余额82.03亿元,增长9.7%。全年全市累计净投放现金29.2亿元,比上年增加10.7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7.8亿元,比年初增加97.5亿元,增长23.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6.7亿元,比年初增加1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1.5亿元,比年初增加53.2亿元,增长17.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87.1亿元,比年初增加17.4亿元,剔除剥离因素后增加23.07亿元,实际增长6.5%,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7.6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13亿元。在短期贷款中,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分别比年初增加8.25亿元和7.3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全市保费收入11.44亿元,增长9.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1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7.73亿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2.28亿元,增长32.2%,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1.97亿元,人身险给付金额0.31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04年末,全市县以上政府部门研究机构8个(其中县级2个),其中自然科学技术领域机构7个,从业人员112人,科技活动人员102人;科技信息和文献机构1个,从业人员16人,科技活动人员14人。2004年,全市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企业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广泛联系与合作,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产学研”高新技术项目发布洽谈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39项、意向248项,引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29项,付诸实施62项,为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2004年,全市共登记科技成果2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达到省内领先水平1项。山西江南纸业有限公司、山西琪尔康翘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经省认定为“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开发区继续发展。2004年,临汾、侯马两个开发区科工贸总收入达到19亿元,增长14.4%,合同利用外资达到3063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