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1 内蒙古统计局

2006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发挥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投资结构趋于合理,经济增长基础更加稳固,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47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1.72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2329.51亿元,增长25.1%;第三产业增加值1818.77亿元,增长14.5%。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7%。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5.1:45.5:39.4调整为13.4:48.6:3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20047元,比上年增长17.8%,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2513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6%,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9%,居住类价格上涨3.9%,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略有上涨或保持稳定。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3%和5.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3%。[详见附表1]

年末全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365.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81万人,增长4.2%。全年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再就业15.5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3%,比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12.88亿元,比上年增加176.51亿元,增长3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1.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343.34亿元,分别增长37.8%和23.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9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2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农业支出29.78亿元,增长23%;教育支出95.08亿元,增长20.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牧业基础薄弱,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比重仍然偏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比较突出,能源消耗水平相对偏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够协调,就业形势压力依然较大等。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29.7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1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46.1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83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704.9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产42.79万吨,增长2.6%。其中玉米、稻谷和薯类产量分别增长2.4%、5.6%和15.8%。全年油料产量116.84万吨,下降4.4%;甜菜产量174.61万吨,增长26.3%;蔬菜产量1174.44万吨,增长16.4%;水果产量220.48万吨,增长23.3%。

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1051.47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4.1%;牲畜总增5709.62万头(只),增长10.5%,牲畜总增率达53.8%。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0282.22万头(只),比重为93.04%,比上年同期提高2.36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257万吨,比上年增长11.8%;牛奶产量880.45万吨,增长27.4%;山羊绒产量6792吨,增长2.2%;禽蛋产量50万吨,增长8.3%;水产品产量8.7万吨,增长4.8%。[详见附表2]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47.98万公顷,造林成活率达85%。其中,人工造林16.16万公顷,飞播造林9.49万公顷,封山育林22.33万公顷。全年退耕还林完成造林面积5.47万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 105.52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050.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7.57%。

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053.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8%;机耕地面积486.75万公顷,增长4.3%;机电井数量42.94万眼,增长21.3%;年内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97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44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7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67.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4.7%,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26.9%,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增长17.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33.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1.9%,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56.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69.97亿元,增长21.1%;重工业增加值1297.19亿元,增长33.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保持较快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7.5%和34.5%。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80%以上,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乳制品、液体乳、食用植物油和移动电话机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4%、5.7%、23.5%和1.1倍,载货汽车增长24.8%,原煤、原油、天然气、发电量、生铁、10种有色金属、水泥等产量增长幅度较大。[详见附表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0.68,比上年提高40.1点;实现利润332.52亿元,比上年增长52.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0.08亿元,增长35.5%;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4.88亿元,同比下降10.7%。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69%,比上年提高0.7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5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694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08.9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704.0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48.6%。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2.69亿元,实现税金17.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1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06.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增幅比上年回落21.9个百分点。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340.71亿元,增长25.7%,增幅比上年回落23.1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1277.48亿元,增长13.5%;集体单位投资62.79亿元,增长52.6%;城乡个体投资79.24亿元,增长9%;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1986.77亿元,增长37.2%。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2993.45亿元,增长23.1%;中央项目完成投资412.83亿元,增长61.3%。

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42.57亿元,增长18.5%;第二产业投资1833.5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817.96亿元,分别增长23.5%和23.5%;第三产业投资1430.19亿元,增长32.1%。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24.95亿元,同比增长1倍。从主要行业投资看,农林牧渔业投资142.57亿元,增长18.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584.68亿元,下降7.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394.69亿元,增长8.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16.96亿元,下降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