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内蒙古统计局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0.6,比上年提高3.2个点;实现利润19.46亿元,比上年增盈3.36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2.22亿元,增盈0.8亿元;规模以上亏损工业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9.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9.9%。全区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到年底盈亏相抵实现净盈利的行业有26个;年末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5.6%。

建筑业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建筑业增加值1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区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9433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4423个,占全部施工单位工程总数的46.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06万平方米,增长10.4%;竣工房屋面积1115万平方米,下降1.3%;全区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81亿元,增长1倍;实现税金5.48亿元,增长22.9%;建筑施工亏损企业亏损面15%,比上年降低2.6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在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49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单位投资270.35亿元,下降3.5%;集体经济单位投资28.0亿元,增长6.7%;城乡个人投资56.29亿元,增长1.3%;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141.78亿元,增长1.08倍。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268.82亿元,增长10%;更新改造投资69.58亿元,增长16.7%;房地产开发投资65.81亿元,增长46.9%;其他投资18.12亿元,增长41.5%。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430.48亿元,增长16.5%;中央项目完成投资65.94亿元,增长8%。

投资结构继续向生态、基础设施、电力、技术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方向转变。全年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农林牧渔业投资19.26亿元,用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98.79亿元,用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61.85亿元,用于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社会服务业投资26.24亿元,以上四项投资总额达20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达41.5%,比上年又提高了2.5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中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能源、原材料投资分别增长1.34倍和2.18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6.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3.5%。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突出表现在生态、电厂、技改、公路、城市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上,五大电厂新扩建工程稳步实施,呼和浩特电厂一台机组、包钢薄板生产线于年内投入试生产,呼包高速公路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包头至东胜高速公路全线铺通,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和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呼和浩特、赤峰、通辽、鄂尔多斯等城市改造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投资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全区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全部建成投产项目269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283.2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7.1%,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新建等级公路3000多公里,新建城市自来水管道55.7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03公里,扩建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新增原煤开采能力67万吨,洗煤能力73万吨,焦炭能力79万吨,水泥能力100万吨。

五、国内贸易

市场商品销售持续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24.31亿元,增长12.1%;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28.91亿元,增长10.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4.09亿元,增长7.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49.11亿元,增长11%;餐饮业零售额56.54亿元,增长17.7%;其他行业零售额131.66亿元,增长8.5%。

生产资料市场保持较快发展。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的通讯器材类、煤炭及制品类、金属材料类、石油及制品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商品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22.4%、78.7%、18.3%、3.4%、0.9%、1.3%。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83.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收入净额增长5.4%,零售业实现销售收入净额增长9.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主营业务实现利润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城乡集市贸易继续活跃。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消费品成交额2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发展有所放慢。外经贸厅业务统计,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6%,剔除其中边贸出口后,统计的海关出口总额6.30亿美元,下降35.4%。其中,进料加工出口1.3亿美元,增长11.2%;来料加工出口0.2亿美元,增长98.3%;一般贸易出口4.3亿美元,下降45.8%。全年海关进口总额14.0亿美元,下降14.8%。

利用外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数81个,其中外商独资企业23个,占全部外商投资企业的28%;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额2.62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年末全区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778户。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进一步发展。全年全区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54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511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6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090.1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8%。其中,铁路869.66亿吨公里,增长5%;公路220.35亿吨公里,增长4%;民航0.1亿吨公里,增长66.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225.3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8%。其中,铁路89.65亿人公里,下降2.9%;公路121.93亿人公里,增长4.8%;民航13.73亿人公里,增长30.8%。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00万门,比上年增长18%;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258万户,增长24.7%。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00万户,增长20.2%;乡村电话用户55万户,增长35.8%;城市公用电话7万部,增长45.8%。年末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68.4%,比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09万户,比上年增加93.63万户,增长81.2%。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19.7部/百人,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年末全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5万户,比上年增长1.6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