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重点流域、生态环境和区域污染防治得到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投入明显增大,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污染得到进一步治理。但全区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功能衰退等生态问题非常突出。 十二、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2001年全区出生人口25.58万人,人口出生率10.77‰;死亡人口13.75万人,人口死亡率5.79‰;全年净增人口5.1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98‰,年末全区总人口达2377.49万人。在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5.68%,比上年提高0.32个百分点,全区老年人口达134.90万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随着国家两次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努力落实城镇居民“三条保障线”等政策的逐步到位,企业经济效益的好转,以及私营个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城镇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6元,比上年增加407元,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尽管农牧业受灾严重,但受农畜产品价格回升和牲畜出栏加大,以及政府出台的赈灾救济措施和减免农牧业税等因素作用,全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有所增加。全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0元,比上年增加42元,增长2%。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720.17万平方米,农村牧区竣工住宅面积924.8万平方米。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4]。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17.7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36万人,比上年增加1.43万人;全年有225.3万职工和65.3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138.8万职工和40.8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有78.8万职工参加了大病统筹。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2.21万张,收养1.56万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会服务设施5766个;全区城镇已基本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共有30.82万城乡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437.4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903.2万元,接受社会捐赠3527.2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