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11022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5.54%,其中私人汽车80344辆,增长4.74%。年末轿车保有量33262辆,比上年末增长36.35%,其中私人轿车25003辆,增长43.7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9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4亿元,增长35.46%;电信业务总量18.90亿元,增长16.99%。新增局用交换机1.73万门,总容量达到34.9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53.2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5.90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7.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60.13万户。年末全市每百人电话(固定+移动)拥有数达51.2部。全市因特网用户数达74188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达到73349户,增长28.83%。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1682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652.08万人次,分别增长97.88%和17.7%。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79.01亿元和26.49亿元(不含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同口径增长28.11%和32.16%。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五大税种共计完成税收69.69亿元,分别增19.14%、43.15%、21.92%、37.54%和56.54%,增收14.94亿元,占到财政总收入增量的86.1%。 一般预算支出执行39.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28%。其中农业支出增长21.67%,林业支出增长19.50%,科学支出增长40.89%,教育支出增长8.7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9.02%,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增长31.9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84.68%,公检法司支出增长27.91%,文体广播事业费增长20.2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26.54亿元,比年初增加120.37亿元,与上年相比,多增27.86亿元,增长23.78%,增幅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260.34亿元,比年初增加38.07亿元,比上年多增30.92亿元,增长17.13%,增幅同比提高13.8个百分点。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2.68亿元,下降20.52%,其中个人购房贷款2.41亿元,下降11.42%。全年累计现金收入998.15亿元,累计现金支出969.16亿元,货币净回笼28.99亿元,比上年多回笼5.58亿元。 全年全市保费收入98479万元,比上年增长17.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333万元,下降3.80%;人身险保费收入72852万元,增长20.37%。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4554万元,增长13.87%。其中,人身险给付支出1527万元,增长10.49%;财产险赔款支出3502万元,增长14.52%。 截止年底,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3家,从业人员60人。年末开户数19976户,累计存入资金7505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78.60%;全年营业收入3630万元,营业支出1211万元,实现利润1760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50所,比上年减少200所。在各类学校中,有高等学校2所,中专1所,中学204所,小学1634所,聋哑学校3所,教师进修学校6所;年末全市在校学生人数39.9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735人;全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9.05万人,比上年减少7311人;毕业生数8.86万人,比上年减少6859人;年末全市教职工人数3.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95人;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526所,学龄儿童入学率99.9%、14岁毕业率和小学升初中升学率均达100%,初中升学率为74.5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4.59%,本科达线人数2964人,比上年增长22.18%;本科达线率为19.7%,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 全市科技三项经费支出3410.69万元,比上年增长43.55%。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5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5项,市级47项),比上年减少11项。在国家级项目中,列入国家星火计划2项;在省级项目中,列入省级火炬计划4项,科技发展计划3项,星火计划10项,农业攻关2项,成果推广4项。全年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90件,比上年增长30.43%。每10万人专利申请4.1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本年新排上演剧目7个,演出场次1834场,收入597.4万元;全市共有影剧院2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量246448万册;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年末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40.82万户,广播综合覆盖人口210.17万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3%;有线电视综合覆盖人口212.18万人,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6.21%。全市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6636公里。全市共有调频转播发射台6座7.1千瓦,电视转播发射台6座11.56千瓦。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88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6892张,每千人拥有病床3.26张。卫生技术人员889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133人,注册护士239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技术人员259人;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17人;乡镇卫生院109个,床位2213张,卫生技术人员2693人。全市共有5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3.3%。 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运动会142次,参加运动会运动员人数41100人。运动员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64枚、21枚、20枚。全民健身活动更加形式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市体育锻炼标准达标人数达33.59万人,其中优秀级7153人。本年批准的等级运动员52人,批准的等级裁判员41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221.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106人。全年出生人口22121人,出生率为10.01‰;死亡人口13015人,死亡率为5.89‰;自然增长率为4.12‰。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0.98%。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39元,比上年增长9.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32元,增长13.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4.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42%。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693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00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958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9.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万人。 据城乡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1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5.6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 年末全市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65%,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其中:养老保险覆盖率达8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医疗保险覆盖率达3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失业保险覆盖率达8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工伤保险覆盖率达54%,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 |